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定位人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也是人类教育离不开的根本。文章从人类认识发展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和循环论视角探究人文教育循环、社会教育循环、自然教育循环和综合教育循环,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合理性教育循环的理论;在合理性教育循环中探究美育和劳动美育循环过程,进而得出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基础、劳动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实现方式的结论。以美育为基础、劳动美育为实现方式的合理性教育循环决定着教育环节的时序,如果教育循环时序发生改变,那么教育侧重点就会不一样,人的本质力量提升就会出现异化。因此,它不仅促进知识的本质、文化的本质、美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有机统一,而且实现智育向智力美育转化、体育向体质美育转化和劳动教育向劳动美育转化,创造出静态和动态有机统一的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
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对美育的狭隘理解及对美育功能认识的不足,教育方针的文字表述中对美育的忽略,中小学至今缺乏较为规范统一的美育大纲和教材及对美育的考核缺乏要求和手段,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等),使得美育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统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他撰写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育的阐述,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任务、意义、途径等。在实施教育转轨的今天,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美育的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昌荣 《山东教育》2003,(35):37-37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培养青少年的高尚道德情操、陶冶人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特殊的功效。在英语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别美,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各种美,达到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统一中学英语新教材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蕴含着各种美育因素:1.爱国美。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没有直接谈论美育,但其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美育的四大特征:一、重视美育与实践的结合;二、注意教与乐的统一;三、美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四、没有把美育看作是他们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唯一途径。本文还试着分析了马克思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以真、善为前提 ,美是真和善的统一 ,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 ;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 ,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 ,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 ,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 ,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语文教材本身提供了足以进行美育的丰富内容。现在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所选课文之所以美,除了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主要就在“情”上。深化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灵魂,这正是文学美育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的指引下,应把美育引入学校体育,体育教师应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本文从美学的视角认为体育教师应该重塑形象,首先积极对自身实施美育,使自己成为一个审美的人,另外还要加强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修养,做到内外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左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塑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相统一的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将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美育可以有效地促成大学生在左右脑功能的互补下,对可传播的知识进行选择、吸收、融合、创新和提升,形成或是以科学文化素质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质为辅,或是以人文文化素质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质为辅的较为全面的素质。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体实施途径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理性与直觉相统一的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爱美之心,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育就是要提升人辨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绘画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在于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化,在于各种绘画形式因素如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等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  相似文献   

11.
按美的规律塑造人,按美的原则教育人,已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美育成了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将美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这样不仅能拓宽信息技术的内蕴,而且使其外在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活泼新鲜,同时还有助于学校美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美育现状的有效途径。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美,播种智慧;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学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密不可分有机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使小学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全面统一,从而实现完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李春珍 《云南教育》2004,(35):21-22
语文新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审美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社会发展史,欧洲中世纪的倒退和我国十年浩劫的停滞,也可以理解为脱离“以人为本”、美育所受到的歪曲和摧残的结果。美育在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育融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等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具有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力等作用,能够促进身心和谐统一和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实施审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聚焦核心素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研究美育工作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乐团建设为着力点,紧扣新形势新任务、瞄准新问题、运用新举措,全面挖掘美育功能,使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素质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育包含着真与善,又是真与善的统一与升华,它超脱了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强制,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高度和谐。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美育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可以以美健体,以美益智,以美辅德,可以塑造人类最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周琴 《教育艺术》2001,(2):59-6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也是教育发展到今天自身提出的必然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 ,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它要求教育者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要能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更是人的整体心理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美育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美是人的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精神方面的内涵。品德、情操、性…  相似文献   

18.
马强 《黑河教育》2014,(2):76-76
正美育通常指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以生动的具体美感形象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以情绪的感染陶冶人的思想情感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美化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学生正值思想丰富、精力充沛的时期,爱美、追求美是他们的天性,但他们又不懂得真正的美。因此,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既可满足学生的爱美心理,又能使他懂得体育的美感,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从将美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多的美育话语及政策,尤其随着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及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探析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对于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在原则上坚持“三个统一”,即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稳定性与进阶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在方法上统筹“四位一体”,即课程设置、教材设计、教师队伍、教学评价一体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康琴 《时代教育》2014,(11):36-37
美育和校园文化具有内在统一关系。美育是校园文化的自然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美育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中职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实现美育和校园文化的有效对接,通过开展美育来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