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蜀文化的演进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本文从巴蜀古代神话传说为代表的口头(语言)传播和以"巴蜀图(腾)语"为代表的符号(文字)传播,试图追溯古代巴蜀文化传播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巴蜀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汉代扬雄《蜀都赋》记:"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南则有犍?潜夷,昆明峨眉"。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资料考证后,笔者认为:青藏高原东缘至峨眉山自古就是一条自然生物、民族迁徙走廊,峨眉山生态、文态资源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瑰宝峨眉山不仅是古代巴蜀民族崇拜的圣山,也是古代巴蜀民族孕育之地和巴蜀民族"浪漫主义、球型思维、想象力的膨化之地",更是巴蜀民族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经之地,对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影响很大。峨眉山仙禅合一的普贤文化是串连南丝路、东南亚及欧洲佛教文化颗颗明珠的"金线"这个大旅游文化圈为促进国内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下,通过资源整合,南丝绸将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5.
杜甫,被尊为"诗圣",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其中蕴含了巴蜀文化的诸多特质,彰显了巴蜀文化之美;其草堂文化不仅唤起了城市的记忆,而且传承了历史文脉;杜甫与巴蜀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从杜甫诗歌中了解、赞美、品味成都和巴蜀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弘扬和传承影响深远。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弘扬巴蜀文化,作为诗歌文化代表的杜甫诗歌、其精神及草堂文化无不得以传承和传播,从而不断地推动着巴蜀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4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讨巴蜀文化并最终确立巴蜀文化命题以来,巴蜀经济一直都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巴蜀经济研究中,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巴蜀手工业是最"热门"的课题,甚至在整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巴蜀青铜器的研究也是最引人注目、成果颇丰的课题。本文将以学术史的角度,对学术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巴蜀手工业中巴蜀青铜业、巴蜀金银制造、巴蜀玉器制造、巴蜀纺织业、巴蜀矿业、巴蜀建筑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分歧,作出概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9.
从战国末叶秦灭巴蜀到秦汉之际,是巴蜀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巴蜀文化从先秦独立王国形态和民族性质的文化,向秦汉统一帝国内的地域形态和以秦汉文化为符号的中华文化的亚文化转化.巴蜀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文化解构、文化重组和文化整合.其结果,一方面,巴蜀文化经过分化和重组,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生机;另一方面,通过与秦汉文化的整合,使它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表现出整体进化的新姿态.创造性适应(变革)与连续性发展(继承),成为巴蜀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由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巴蜀文化研究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分别由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专家编撰的丛书,向各界读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巴蜀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精深内涵.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由有关专家分别撰写的丛书,第一次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系统展示了巴蜀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系及其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巴蜀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巴蜀民间艺术经历着历史的巨大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然而,多方利益的诉求又可能使巴蜀民间艺术的发展违背自然规律,走向加速灭亡的境地。笔者认为,运用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巴蜀民间艺术进行解读和阐释,通过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探寻其整体性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是以学术研究带动文化保护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文翁化蜀,具有特殊的政治意味.文翁通过选拔蜀郡基层官吏到京师向博士学习以及修建学官、招收学生就地学习两项措施,大力推广儒学,从而成功改造了与中原文化异质的巴蜀文化,使蜀人从思想文化上一统于儒家学说.此举对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四川文化界正在热议"夔门",力图寻找能够代表巴蜀文化特征的符号。三峡夔门,已划归重庆了,但夔门的文化意象却一直深深地烙在巴蜀大地。"一出夔门天地宽"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巴蜀文化通史·哲学思想卷>、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巴蜀哲学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7.
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编撰方案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群星中,巴蜀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巴蜀文化以其悠久的...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导致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播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晋时期,巴蜀地区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巴蜀儒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儒学思想新格局和新态势的出现,对两晋以后儒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对四川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对于未来世纪把四川省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尤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为了继承和弘扬巴蜀文化传统,使巴蜀文化对四川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巴蜀文化,深入开展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一、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而又璀璨多彩巴蜀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至今没有发现高级别的中心遗存和文化辐射中心.夏商周时期四川盆地及邻近地区是以"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东周时江汉平原的"巴人"进入四川盆地东部,与原是蜀地的一些土著民族结合形成"巴文化",于是与"蜀文化"一起,共同形成"巴蜀文化区".因此,这是三峡考古至今未发现夏商西周时期"巴文化"或"巴墟"的原因.寻找东周以前的"巴文化"、"早期巴文化",应是在汉水流域和江汉平原,其中汉水流域尤其值得关注;巴文化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演进值得关注.而以前认为是巴文化遗址的罗家坝遗址,确切讲应属于"巴文化"中的"賨文化",李家坝遗址也与賨、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