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纪念(二)     
我是中国人,我是南京人,说到纪念,脑海里除了《南京条约》之外,紧跟着出现的应该“是南京大屠杀”。这件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戮也许更值得我们纪念。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不久,在南京实施了连续一个半月的疯狂大屠杀,被集体杀害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190000多人,被零星杀戮的还有150000多具尸体,总数超过了30万人。这是震惊世界的大惨案。惨案发生在南京,但被杀害的不都是南京人,是我们中国人。滔滔长江水啊,一时间血水难分!滔滔长江水啊,一时间红浪滚滚!血水流过六十多年了,今天又怎么样呢?今天,有的日本当权者拒不承认“南京大…  相似文献   

2.
未被审判     
B南京大屠杀诉讼案 明妮·魏特琳 南京,又是南京.在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中还有一位曾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她的名字叫做明妮·魏特琳,她是基督徒、是传教士、是老师、是几个美国孩子的姑妈、是中国人眼中的观音菩萨.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33页有这样一段话:"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但教材没有交待日军攻陷南京的过程.不过,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内容是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已过去六十几年,种种原因,使许多教科书对之语焉不祥,中学教材也是只言片语,但是这一战役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犹太裔汉学家舒衡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文章认为,我们今天常说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日本兵在南京杀了三十万人,实际上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他说:"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六百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以理解的."读到这,我的心揪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公祭     
12月l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也是首个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在南京首次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参加并做了重要讲话.公祭升格,意味着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意味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已成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6.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7.
未被审判     
B南京大屠杀诉讼案 为了被忘却的记忆 当南京大屠杀被普通民众渐渐遗忘的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事实上从未遗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重整军备的努力,从日本政府重要阁员开始,否定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言论和行为一再地出现在日本社会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事视角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儿童播报间     
正六月是蒲公英飘落的季节;六月是青苹果诱人的季节;六月是歌声飞扬的季节……前段时间会有哪些夺人眼目的新闻呢?快来看看南京市四方小学小记者带来的独家报道吧!聚焦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眼球指数:)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本决定意在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  相似文献   

10.
在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缺乏针对南京沦陷后留下的慈善机构的专门研究文章。虽有关于慈善机构从事尸体掩埋的记录,但这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所以重点放在考证当时的埋尸人数,而不是研究当时的慈善机构。事实是一部分慈善机构没有离宁,在南京沦陷后及大屠杀期间,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作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让人敬仰不已。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场景一]张春兰和一个日本女孩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提到南京大屠杀,张春兰想看看她怎么看待这件事,确切的说希望她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向中国道歉,但日本女孩  相似文献   

12.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与考试》2023,(6):14-15
<正>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5周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缅怀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英烈。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据统计,2022年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离开了我们,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有50人。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2008,(9):48-49
70年前的今天,日军攻占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遇难者达30万人。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成了刻在所有中国人心上永远的痛。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南京的记忆,也不只是中国人的记忆,而是全人类的记忆。然而,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的曲  相似文献   

15.
差别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的遗址。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报道,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上展出的国家公祭鼎的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是第13份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中国学者对此暴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日军实施暴行的心理层面来看,这是日本长期对士兵实行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普遍形成非正常心理的必然结果,日本军国主义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23日,对于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在海那边的日本,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里,乌烟瘴气地聚集了一群狂妄的日本右翼分子。南京大屠杀。这桩浸透着中国30万军民鲜血的惨案,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野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对中国的图书文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986年8月17日原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员青木实在日本《赤旗报》上,首次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满铁大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相似文献   

20.
松井石根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后,个人野心迅速膨胀,为了实现其“建功立业”的个人野心而对士兵的种种暴行采取纵容策略;日军占领南京后,其个人野心遭到失败而产生的报复心理,而使南京大屠杀达到空前残暴的程度,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