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代文化的迷信思想、闳阔精神与游仙思想本身的迷信色彩、遨游天地及羽化飞升的跨时空感、飞动感,汉代民族心理的享乐侈糜、缺乏理性、忧时痛苦、丰富的想象与游仙思想的长生久视、非理性特征、自由快乐、超现实性取得了一致。汉代游仙思想受文化心理影响得以普及光大,汉代文化、民族心理也借游仙思想得以淋漓展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游仙题材盛衰变化的历时性考查,同时参照个体生命意识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变化,则可发现游仙主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生有限的超越,是自我生命意识渐趋觉醒的表征。而游仙题材的盛袁也和作家对自我意识体认的不断加深相一致,而这才是它盛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操的游仙诗是曹操借用游仙题材抒情写意,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上明显超越了秦汉游仙诗;诗中表达他对本然生命之获得充分满足的潜在渴望和建功立业、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渴求。曹操的游仙诗出之于艺术理性,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理性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中古游仙诗中,游仙所经历的山水主要有山岳与海岛两大体系.山岳体系中较显赫的有昆仑、五岳,海岛体系中最著名的是三岛、十洲.仙化的山水在游仙诗中既是引发仙意的符号,也是承载仙踪的灵地.游仙中的幻境,其实是人间山水的投影;人们日常对山水的热爱,蕴含着寻仙的动机;而入深山寻仙,同样会激发登山临水的热忱.这使这一时期游仙与山水两种母题诗型各自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揭示山水与游仙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地理解游仙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型文化模式的探索和选择是老舍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在对市民生活题材的开掘、人情世态的描摹和市民心态的刻画中,老舍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对传统文化展开了沉痛批判,并在<四世同堂>的钱默吟老人身上表述了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8.
游仙诗自先秦萌芽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汉朝形成了游仙传统的两个分支:一是《楚辞》《庄子》及汉赋中的游仙题材作品所开创的"坎坷咏怀"的兴寄传统,一是汉乐府游仙诗所开创的单纯描写"列仙之趣"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到了曹氏父子手中得到完美的继承和大胆的开拓,这种开拓对后世的游仙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游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传统题材之一。通过对游仙诗盛衰变化的历时性考查,同时参照个体生命意识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变化,就可发现游仙主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生有限的超越,是自我生命意识渐趋觉醒的表征。而游仙诗的盛衰也和生命意识演进的起伏相一致,且这才是游仙诗盛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存陇南石刻与题壁中有唐宋以来约60首游仙题材的诗歌,综合来看,这些诗歌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并未超越前代,但又特色鲜明。其形成既是作为游仙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性使然,也与陇南的地理位置及久远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民俗与道教信仰有关。就其艺术思想与创作倾向而言,叙述主体多隐遁或游离于"游仙"主题,并融铸当地史实、传说,表现出明显的场域意识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隋唐遇仙小说因袭汉魏六朝,其传播的信息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改六朝对仙界的企美和对宗教旨趣的追求,转向尘世的物质享受.中晚唐的遏仙小说没有脱离初唐时对美色追求的描写,但是在仙境的描写和求仙的目的等方面却加重了对财富的追求和物质的铺陈,反映了中晚唐遇仙小说的求财和货币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初盛唐朝气蓬勃的诗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化形态,构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表现为帝王将相的“豪气”、初唐青年士子的“意气”、盛唐山水诗人的“逸情”、盛唐边塞诗人的“侠气”、诗仙李白的“傲气”、诗圣杜甫的“大气”。  相似文献   

13.
《海游记》对中国海岛形象模式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游记》是一部清代改革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具有海岛地域背景的海洋文学作品。它彻底颠覆了秦汉时期追求的海上仙山、唐宋时期海客漂流海岛奇遇、明代《西游记》海洋情结等海岛形象的奇幻模式。通过对海外岛屿社会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与现实相似的社会画卷。作者笔下的海外没有美好的仙境,也没有理想的社会。作者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投射到《海游记》的文本创作中,体现了他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对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既是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文化背景,也是唐代文化和唐代文学内在的精神命脉,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礼乐文化与文士、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国家文化政策为文学发展提供导向、文人积极参与礼乐文化建设、礼乐文化在不同文学形态中的渗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元代桃源主题诗歌在继承唐宋时期以桃源为仙乡幻境、隐逸之境、理想社会、现实世界等四种阐释倾向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仙乡幻境之宗教化、双重主题之矛盾化,这些变化与元代文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唐代小说《定婚店》的主题是,告诉人们婚姻皆由命定,命定不可更改,人要相信命定,乐于接受命定。但小说又充满矛盾和悖论,其中天从人愿的人本思想,主要人物表现出的叛逆精神,以及相对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都值得肯定。其思想价值是创造了红绳结缡的神话故事,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婚姻的敬畏心理;作为命定小说的突出代表,充分反映了晚唐时期人的沉沦和对主观能动作用的主动放弃。《定婚店》作为一个典型例证,充分说明了对思想内容丰富复杂的古代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褒贬是非。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以来,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各类作品便层出不穷。在西厢故事的演进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西厢"故事推到了最高峰。它能成为一部鸿篇巨制,得益于《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从题材、主题到人物形象的革命性改造,同时也得益于王实甫的个人创作才艺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主题贯穿始终,先后形成了七次高潮:先秦、汉末建安、南北朝、中晚唐至五代、宋末元初、明末清初、乾嘉之际。悲怨之所以与文学之发展密不可分,是因为它由人类的基本情感和人们所受的深重苦难所决定的。一流的作家作品莫不与悲怨有关。中国古代悲怨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古代文学。从历史的视角看,通过中国古代文人参与形成的悲怨洪流,汹涌澎湃,始终左右着作者和读者的心灵,并在事实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内驱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近乎永恒的文学母题,为治中国文学史者所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古文学观念何时发生,有许多探讨的方法,本文从分析文学主体和文学观念的联系入手,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殷商是一个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的时代,“鬼治主义”是其文化特色,巫觋是其文化主体,所谓“诗言志”只是达到“神人以和”宗教目的的祭祀之乐的一个关目,独立的文学活动并不存在,独立的文学观念也未能发生,西周重视人间世务,加强礼乐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敬德保民”,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诗”成为天子听政以“补察其政”的政教工具,文学观念在潜滋暗长,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学术解放,士成为文化学术的主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西周以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典籍,以人文教化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才得以产生出来,正是这种文学观念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