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突破其他学者对学习环境概念进行的界定,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学习环境的文化本性,得出文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是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支持并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优化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尽管积极热烈,却缺乏真实灵动的交流话语,迎合教师、生搬硬套、辞藻堆积的现象居多。学生的言语表达没有烙上自己思考的印迹,毫无生命的张力。面对学生们大多受惯例和传统约束的现状,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以感受性阅读的方式来对接儿童的学习本性,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建文化学习环境:校本学习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哲学看来,要实现校本教学研究向校本学习研究的转变,我们需要整合课堂学习环境要素,构建学习型学校,发挥家庭、社区以及网络空间的独特学习功能,生成功能共同体,创设整体性的文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取向的技术哲学为当代学习环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一条方法论上的新路向。它是以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的关系为本体,揭示人、技术与文化的本质联系。以此审视学习环境研究,可以看到其存在着突出学习环境的技术性、较少关注学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内在关联,以及学习环境的"教育内容知识"缺失等问题。形成文化研究视角,进而形成"人—技术—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意识,并使用"贯一设计"方法,是当代学习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拟采用环境学、生态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视角,观察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内部学生群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生态观为理念和导航去探究这一特殊的子社会生态系统各因子间存在但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一般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不是已经预成的存在,而是持续生成的存在。生成性是人的基本特性,它要求人与文化不断整合,从而补偿自身缺陷并追求完满人生。人与文化整合的本体,正是人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稳定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则凝结为学习文化。立足历史视角观照学习文化,人类原始文化孕育出生活学习,其后的文化调适生成了学校学习,而学校学习造成的文化悖论开始呼唤学习文化重建。当下学习文化的重建强调人与文化的无限整合,吁求文化学习这一学习文化新形态的明确凸显和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7.
孟丽丽 《考试周刊》2008,(21):60-61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改善英语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文章提出让英语学习和应用融入到流行文化之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在享受流行文化(比如电影、音乐和聊天)中提高英语.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的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景和环境,本文通过实践教学,从分析初中英语学习环境的现状入手,分析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迫切性,并引用大量的教学实例重点阐明如何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内外部环境,以及在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代中国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根据国外较为成熟的工作场所学习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对当今中国工作场所学习发生的背景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当代中国工作场所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文化环境,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对教育系统的基础作用,组织文化环境对教学系统的载体作用,精神文化环境对教育系统的主导作用,都是文化环境对教育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日益变化的学习环境对设计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面向现实生活和完整任务开展学习;如何学会解决非良构的问题,实现学习迁移;如何从扶到放设计学习任务;如何推行个性化的教学;本文概要地讨论了综合学习设计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若干重要主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大学本性及其与大学教师本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教师本性的流失.必然引起大学本性的流失.提出了保持大学教师本性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家的“类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家的"类本性"是教育家的整体规定性,既是人的"类本性"之特殊,又是教育家群体性与个体性之一般.教育家"类本性"为社会分工所决定,是历代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自我创生成果的积淀与遗传,具体体现为教育家的整个身心与教育融为一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人与做人合一等基本品性.探索教育家"类本性"有助于形成一种"超我"的同化力,促进教育工作者的"类化",延续与扩大教育家队伍.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这个含义中,至少要理解三方面内容:教育者是谁?受教育者是谁,品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教育者是谁?可以是家庭、社会、国家、政党等,也可以是学校;受教育者是谁,可以是成人、普通公民、特定人群,也可以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包括哪些内容,可以是道德教育,还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情感、心理、法律、礼仪等教育。德育的含义,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讨论的是中学的德育,是指中学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学德育有效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型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自主型学习。自主型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获得某种帮助的途径等。学习者自主学习时应从任务分析开始,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运用媒体,并作好自主学习的准备。自主型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漏补缺,强化某种练习。网络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强学习环境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习环境研究主要有四种不同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这四种取向都揭示了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缺乏人与文化同一的思维,没有深入到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与环境的同一性层面,没能揭示和把握住环境与人的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环境研究应确立"整合"的理念,开辟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的人文本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核心是价值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和融合.价值,即各民族、阶层、个体等主体的价值存在和价值标准,是指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形式,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全部权利和责任的集中体现;这种客观的存在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即价值观念.只有在充分把握价值现象的特殊性,同时也充分注意到"观念"这种思想形式特殊性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价值观"所具有的特殊性,才能够对于人类内心深处这种最富有激情和动力的精神形式,给以适合其品格的应有对待.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实施要求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学习,成为一名学习者。为保证教师学习的质量,就需要对教师学习的环境进行有效设计。有效的教师学习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以教师为中心;二,以教学法知识为中心;三,以评价为中心;四,以教师共同体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学习环境为学习行为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行为规范和精神引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支持性条件。为适应21世纪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当代学习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整体上表现出五种转向,即转向智慧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环境、整合学习环境、互动学习环境和创新学习环境。当代学习环境研究需要顺应这些转向的趋势,构建具有多元性、协同性、规范性、反馈性等特征的学习环境,以推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远程教育师生在时空上准分离,以及学生学习处于相对离散状态的特点,致使传统英语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环境明显缺失;针对现代远程教育非组班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整为零,构建多维的开放性语言环境,其主要形式包括基于学习服务中心的微环境、基于学习者生活的场环境、基于通信媒介的交互环境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