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拳要打,字要写”;“眼过千遍,不如手过千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自古相传的谚语给了南昌县渡头小学龚六顺老师极大的启发。在教学实践中,龚老师注意了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讲练关系,加强基本训练。讲和练是统一的,但又有一定的矛盾。龚老师认为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时间。每节课堂教学时间是四十五分钟,不讲固然不行,如果讲得多了就没有练的时间.二是因果。讲得不透彻,练就(?)有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语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训,是教师的事,给学生点拨、开导、启发、解惑;练,是学生的事,训而练,练而训之,训练合一就形成教学。”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练和训同样重要。重训轻练,重练轻训都是不可取的。但是应注意,练不在于多,贵在于“精”与“巧”。因此,对于练习,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讲究实效。尤其在新课改阶段,更要注意练习的形式,既要有传统的文本作业练习,又要有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既要考虑如何体现知识转化为技能,又要考虑如何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程式,就是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一点也改动不得。戏剧演员的表演说唱,要有一定的程式,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有一定的规程;但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运用固定的程式就要妨碍教学工作了。何深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程式》中写道:“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程式”。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积累词汇”、“过三关”、“落实‘双基’”、“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等,就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程式”。(见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但是,何文所举的“讲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的讲读教学,应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讲读教学,为什么要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呢?其主要理由有二: 其一,这是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及语文的性质决定的。一九八八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又规定:“中学语文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训练□林文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教师若是喋喋不休地讲,以“分析课文”为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把学生练、读、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坚持以...  相似文献   

6.
我对教法改革的追求是:彻底“变法”!我的语文教学彻底“变法”的目标是:变虚为实,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大语文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上述教学“变法”目标的实现。我的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相比较,可以说是判若两个天地两个世界;我的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讲、讲,满堂讲;我的教法是,学生练、练、练,满堂练。因为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文“双基”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重教师讲,轻学生练;重知识、轻能力;重读写、轻听说。把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放在次要的,甚至可无的位置上,这实在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如何走出“双基”教学中的误区? 首先,要从认识上、观念上摆正“双基”之间的关系。去年省教委颁发的《关于如何改革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宜将与“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的概念“训练”作为基本理念加以固定。“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它是介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即“六训”、“五练”,其最高境界是学生自训自练。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要通过训练得到落实;语文训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思维、情感等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语文教学中“训”与“练”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养成“不待老师讲,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明确“训”与“练”的关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样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宜将与“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的概念“训练”作为基本理念加以固定。“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它是介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即“六训”、“五练”,其最高境界是学生自训自练。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要通过训练得到落实;语文训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思维、情感等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聂芸 《考试周刊》2009,(37):74-76
要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朗读指导。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是对读书要求和读书意义的精辟阐述。前人有经验借鉴:“讲之功一二,练之功八九。”这充分体现了讲与练(其中包括朗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言文,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这些文言文,仍然要和教现代文一样,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服务。为此,在强调教师“讲”好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学生“练”好,以教师的“讲”来指导学生的“练”,以学生的“练”来理解、巩固与加深教师“讲”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是“多读多写”。就作文教学来说,只有通过写作实践,知识才能化为能力。要善于抓好作文训练。能力在“练”中培养,人才在“练”中成长。作文教学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宋朝时候,有人问古文家欧阳修怎样写好文章,欧阳修明确回答:“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多为”就是多练。我们是主张多练的。练的次数要多,练的时间要多,但这并不是多多益善。多练,要不妨碍其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一、必须处理好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的关系训练,是由相互依存的训和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有训就要有练,练又离不开训。在讲读课中要进行讲读,从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角度去看,这里的讲就是训,读就...  相似文献   

15.
徐瑛 《语文天地》2012,(4):55-56
在功利语文的环境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总是难免在语文教学理科化的道路上寻求出路。比如,十分热衷于研究“知识点”,认为只要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讲好这些“点”,就一定能突破“面”,尤其是在复习时,更是抛开课本,俨然把语文教学搞出理科特色。分专项进行训练,沉迷于答题步骤的训练方略,大频次地进行训练,高强度地做题,多讲、多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大家开始认真探讨语文教学法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有些确属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实为奇谈怪论。叶圣陶先生关于 “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人却把它误解了,认为:只有“教”才能达到“不教”,于是在“讲”上大作文章。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必多,因为太荒唐;但具有类似思想倾向的人并不少,因为积习深。“精讲多练”,异口同声。其实,“讲”与“练”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摆?有人认为讲是前提,不讲无法练。果真如此?讲前不能练吗;讲中不能练吗?只能在讲后练吗?“把“教”与“不教”机械地割裂开来,把“讲”与“练”简单地排  相似文献   

17.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为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落实职业中专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以前是“讲风”过盛,现在却是“煞讲风”有些过盛。因此,不少教师怕“讲”了;不少领导也以讲多讲少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改革了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因提倡“多练”,就出现了“堂堂练”,“课课练”,“课内练”“课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语文教学在“说”字上有所突破,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集中训练与分散随时训练相结合目前,不少学校每周设一节说话课,让学生集中训练,做到人人动口,个个练说,是一种很好的作法。但是,仅靠这一节课时间还远远不够,还要随时分散训练,两者相机配合。如阅读课和课堂教学就有许多环节可以用于口语训练,象朗读、背诵、答问、复述等。另外,象“五分钟演讲”“课前一则小故事”等等,也是口语训练的极好措施。有位语文教师,他每周一、四早晨和中午上课前三五分钟,请一位同学讲一则故事,这样,一周就有四位同学能讲四个故  相似文献   

20.
近读褚树荣先生的一段话,如同找到了知音:”语文教学是如何败坏的7那些朴素而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起被我们抛弃的7……”(《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机械模式。学生“练”到麻木,教师“讲”到冷血,难怪有学生发出“语文已死”的绝望之声。每每这样,我会感到悲哀,会出离愤怒,可是悲哀、愤怒之后,又只能妥协,随波逐流。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躲进文字里,喘息,或者自嘲:我咋活得不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