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研究的竞争及其自组织动力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上的竞争是科学家自主地为了科学发现而相互争夺科学资源的过程。竞争的结果表现为首创发现在归宿上的社会承认。科学研究上的竞争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同一科研成果的首创权的竞争。它常常表现为科学发现之前各方的奋斗和竞赛;以及发现后谁是首创者的争论。第二类,即科学中的争论,包括学术观点之争和学派之争。科学演化过程自主发展出奖励和同行评价制度,以及基金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竞争的制度,它们既是科研竞争的产物,又是进一步支配竞争的“序参量”。科研中的竞争是推动科学自组织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提假设是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按照思维习惯形成的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思维习惯主要受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学家的个性及其参与的科学活动领域等因素的支配。这些前提假设在科学中往往是作为一种“不证自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历史,重新考查了氧化理论建立过程中十多位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思想,发现精确实验,独立思考,科学批判是拉瓦锡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科学批判则是这一过程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主题是研究现象,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揭示现象的规律性,发现自然定律,解释和预言现象。其中,现象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事物,是他们有目的的选择,它不仅受自然律支配同时也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所以,科学家们的目的就是把现象中的自然规律与随机性因素区分开来以便发现自然定律,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模型。模型的作用是通过理想化或简单化,排除思想实验或在实验室中的干扰,构造模型,找出并表征科学定律。所以从语法上看,科学定律是普遍的、支持反事实条件、表现事物因果必然性的律则语句,科学定律并不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5.
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复杂科学研究热,昭示了科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类研究范例反复强调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按事物本来的复杂面目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 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越来越无法忍受自牛顿以来一直主导科学的线性和还原的思想束缚,他们发现,用这种思想解释不了经济领域中的“报酬递增”现象,解释不  相似文献   

6.
实验与理论思维相结合是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经常应用,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一种物质的性质,往往也要用到化学实验,研究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又要用到化学理论,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一样,有一个从化学现象研究其本质,由化学理论解释化学现象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将实验与理论思维相结合进行教学。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7.
逻辑(指普通逻辑)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不仅是表述论辩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逻辑除去具有表述论证的职能外,还具有从已知进到未知的认识职能。因此,探讨逻辑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中的作用问题,既是应用逻辑,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也应像科学家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作为科学体系中的一员,地理学科的学习当然也可以充分共享…  相似文献   

9.
“自主—探究”式课堂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是围绕着科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学科而展开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以“科学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的,“科学共同体”的本质是共同体中的科学家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行受益;所有科学家经常共同讨论、交流某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因此,借鉴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来重构学习的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了一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感觉",能够用洞察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来理解物理学.对科学的热爱、诚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的原创精神是费曼的科学精神和品格.他具有别具一格的思维风格,这种风格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科学成就,都是众多科学家的智慧结晶,这条探索之路连接起来就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历史.生物的科学史在生物教学内容中人文性较强,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课本和教学大纲中逐渐得到重视.生物的科学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含科学结论得出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是从正确的科学研究角度出发,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生命规律新特征,以新的教  相似文献   

13.
科学美学信念随科学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而在现当代,许多科学家已经把追求科学美的信念发展成为一种深厚的哲学信仰,科学美学信念成为他们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美学信念有其客观基础和主体依据,因为科学中蕴含着内在的理性美,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成为审美的对象;科学美学信念是建立在“科学具有审美价值”这个基础上。科学美学信念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它是科学发现的重要动因,是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之一和科学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此外还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主旨。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思想是以社会存在为反映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着的具有内在结构的系统,而思想系统内部结构的不断自我构造即自组织则是这种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着重从思想系统自组织活动的基础、动力、实现机制、形式和目的等方面,论述了思想系统自组织活动的辩证过程,展示了人的思想发展的微观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的思想是以社会存在为反映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着的具有内在结构的系统,而思想系统内部结构的不断自我构造即自组织则是这种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着重从思想系统自组织活动的基础、动力、实现机制、形式和目的等方面,论述了思想系统自组织活动的辩证过程,展示了人的思想发展的微观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和质子的一系列实验以及他所做的理论分析,从而揭示了发现质子的历史过程,根据卢瑟福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从多方面分析了卢瑟福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和他的科学思想,指出卢瑟福是对发现质子做出了最重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与费耶阿本德均是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但经过哲学社会学的考察发现,这两位学者均不是专业的科学家。波普尔在讨论科学划界时所关注的“科学”更接近于人文社会科学,他所坚持的“猜想与反驳”的严格演绎逻辑其实是“普遍怀疑”的变种,因此他更多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科学。波普尔的严格证伪主义是缺乏内容和历史性的,费耶阿本德则把波普尔的这种逻辑推向极致,得出了怎么都行的方法论。通过梳理发现,两者所持有的社会态度和政治立场对他们的思想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通过对两者思想的比较,可以发现科学哲学中所存在的科学倾向和哲学倾向,这种结论迫使科学哲学重新反思自身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经历科学规律的基本探索过程及理性思维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应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模拟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过程,通过真知的“再发现”来“还原”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类似的科学研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学的基本模式、组织形式、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