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贸易额高速增长,但是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分析1990-200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得出结论:在农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的背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框架,从要素条件、国内需求、支持和相关产业、经营主体竞争状况、政府的作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是我国第二大水产品出口地区,但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出口贸易存在受阻情况。结合广东省水产品生产和出口状况,利用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其在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广东省出口水产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广东省水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不明显。影响其出口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及质检不过关、监测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需要采取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开发多样化产品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说明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具备国际竞争力,那么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结合我国实际,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材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计算在亚洲市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比指标来考察我国钢材产业在亚洲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钢材产业外延式国际竞争力是上升的,但内涵式国际竞争力却在下降,最后对如何提高内涵式国际竞争力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国在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却与日本连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逆差。通过对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研究,并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小于日本,中国应继续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的对日出口,加快调整对日出口的贸易结构以扭转贸易逆差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对新兴经济体样本的增加值出口和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相对于发达国家出口竞争力强劲,贸易实力提升显著。细分至行业,新兴经济体在第一产业中具有绝对优势,在第二产业的低端和中低端中具备竞争力,在第三产业方面,新兴经济体在传统服务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高新技术服务业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在保留、强化和创新现有竞争优势的同时,新兴经济体仍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型服务业,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初级产品已不具有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还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存在相当劣势。对此,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当从传统静态比较优势向高级化的动态比较优势及贸易竞争优势转变;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以及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则是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转型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适度贸易保护与培育企业及产品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适度贸易保护对一国仍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正面作用,尤其在培育其企业及产品的竞争优势方面更能体现出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利用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可使一国企业及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取得成本——价格优势,政府干预使企业及产品获得歧异性和技术优势,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相互促进能够培育一国幼稚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及其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得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WTO框架下,我国政府应合理运用非关税措施,恰当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并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培育我国企业及产品的竞争优势,真正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促进市场秩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知识和技术正日趋改变着服务贸易的结构与内容。选取六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为研究样本,通过出口市场占有率、TC指数、服务贸易开放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四大标准,评价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主要国家(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阐释影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5,(5):39-42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安徽农产品出口亟需从依赖自然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产品的数量扩张式发展,向着以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内涵提升式发展进行转变,加强竞争优势。选取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江西5省份作为对比样本,对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及比较。发现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出口增长能力指数等为衡量指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应以提高发展质量为重心,应进一步构建以增强产品竞争力、有效应对非关税壁垒并最终提高出口质量的安徽农产品出口特色发展路径,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