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一个地区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与男性亲属称谓词相异的特点,同时有着普通话所缺乏的语言现象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对武汉市新洲区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理并进行研究,从结构、语用特征这两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展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了解新洲方言中女性亲属称谓词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创新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一种泛滥的趋势,它们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含义丰富,并且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与传统的男性称谓词相比,此类称谓词逐渐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格式,大众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造,此类男性称谓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我们发现,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已经与现实社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对此类男性称谓词的研究背景、特征分析、使用现状以及使用特点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对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虽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社会生活及文化出现了弊端。  相似文献   

3.
汉语称谓词语反映了严重的女性歧视。文章从男性中心制的亲属称谓,贬女称谓词和尊男称谓词三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整理了反映女性歧视的汉语称谓词语,以期促进新时期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4.
钟良萍 《文教资料》2014,(31):128-130
亲属称谓词是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的外化符号。本文运用描写和解释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内涵。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典范,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并通过亲属称谓词记录下来。含山方言和共同语一样都有着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本文拟列举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较之普通话的差异处,并分析它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晓云 《现代语文》2014,(4):127-128
汉语中称谓的选择涉及很多社会文化因素。有些称谓在使用时被人们有选择地改称,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重和亲近。方言中用"哥"称呼同辈年长的女性,这是称谓词口语色彩浓郁、指称范围扩大的语言发展自身因素,也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从尊从亲称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以及民俗学等角度探讨了男性称谓词"士"及其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文化义蕴."士"作为男性称谓词是指成熟而未娶的年轻男子.记录"士"这个词的早期汉字含有挺拔、壮美之意,进入到早期文献,特别是<诗经>这样文学性较强的文献中,"士"这个词具有"未娶而性躁动男子"的指称义.传统语文学和经学笺注的随文释义中以"事"释"士",最初当是指"能性事",从"能性事"到"能政事"是合乎汉民族诗意编码思维方式的引申.通过对"士"这一男性称谓词及其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文化义蕴的探究,发现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有着互动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雷词“伪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娘"源于日本,由于网络新媒介的产生,于2010年传入中国。"伪"字义项在古代有中性与贬义之分,后来作为纯贬义词应用于当代。"娘"字内涵由指称"少女",最后取代"孃"字,指称"母亲",由单纯的称谓词发展为贬义色彩词,这些都是由社会习俗的发展演变造成的。"伪娘"一词在中日两国的理解也不同。在中国,"伪娘"的意思在当前文化背景下主要表现为"没有阳刚之气的男子",而在日本,"伪娘"指"长相俊美,具有女性外在特征的男子",没有任何贬义的存在。这些差异是由两国思维方式、词素意义、词彩以及理解角度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左传》保存了我国春秋时代几十位女性的一百多个称谓,是研究那个时代女性称谓的重要史料。本文拟对二书记载的女性称谓词的结构类型、成分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些粗浅的讨论。 一、《春秋》《左传》女性他称词的结构类型 《春秋》经传中使用的女性自称、对称词极少,绝大多数为他称词。这些他称词又可以分为3类。下面分别列举。  相似文献   

9.
崔花 《文教资料》2020,(9):63-65
民族称谓词"朝鲜族"是一个使用时间长、频率高、范围广的固有名词。本文就"朝鲜族"一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其概念意义有无变异的现象进行探析,通过语义成分分析法和纵向比较法,得出民族称谓词"朝鲜族"的概念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异,这一变异使这一称谓词向更加清晰、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编年本《汉语新词语》2006—2015系列丛书,共收录了394个性别称谓词语。新时期两性称谓在词语总量上差别不大,在语义构成上,职业、综合类女性称谓数量大于男性;事件类男性称谓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新生称谓词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冲突和添加,反映了人们的性别定势思维。称谓词适用对象发生性别转换,反映了性别分工在新时期的发展,从事传统家政业的女性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1.
曾慧彬 《海外英语》2012,(16):151-153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words. To successfully translate the expressions relating to colors form Chinese to English or English to Chinese, it is a key step to mast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ree basic translating methods are generalized.  相似文献   

12.
红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多带有褒义色彩,而在英语中多带有贬义色彩。本文通过分析汉英语言中带有红色的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探究了引起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英汉颜色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英汉颜色词语的非完全对应关系,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和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化中都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颜色词除了表示色彩以外,还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中西化中的颜色词的客观色彩表达意义基本相同,但抽象的感情色彩表示意义相差较大。通过对比中西化中颜色词的使用,了解它们的异同,有利于英语学习正确使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5.
从构词、语义和修辞等方面来审视英语中性别歧视语的构成方式,使我们看到性别歧视并非只体现于性别歧视语之中,而是作用于整个女性称谓系统。英语女性称谓系统的基本特征无一不浸透着性别歧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因而颜色词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误点,也成为英汉互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异同及其翻译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数量大体相当.而英语和汉语因为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给颜色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就造成英汉颜色词文化异同的成因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颜色词翻译的三种方法:变色法、增色法和减色法.  相似文献   

18.
英汉对译中所反映的两种语言词语非对等的文化特征,宏观动态上表现为汉语多短句、重语义、多主动、多具体,英语多长句、重结构、多被动、多抽象;微观静态上汉语称谓词多而整齐、英语少而简单,色彩词和动物词的评价意义不对称的情况较为复杂。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评价意义诸方面存在众多差异,在语言教学与对译中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语言所使用的文化环境对颜色词表达的涵义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语义学的意念理论为基础,对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出现的"所指"差异作一个简单分析,探讨基本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涵义,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进行英语交流时应注意的会话合作原则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女性辱称构成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语言是相通的,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性别歧视的女性辱称的现象。而女性辱称是性别歧视的产物,性别歧视直接作用于女性辱称的形式和途径。从构词、语义和修辞等方面来审视英汉语中女性辱称的构成方式,使我们看到,英汉语言中女性辱称的构成不仅存在着纯形式的,即“构词型”,还存在着更多的词义运用形式,即“用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