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配合城镇基建,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先后抢救性发掘了三座唐代墓葬.共出土文物156件,其中M1~M2出土的俑类服饰、发髻已接近盛唐时期形式;M3已不见陶质随葬俑群,取而代之的是制作粗犷的铁质动物.同时三方墓志的出土,为界定豫西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2.
南阳的曹魏两晋墓葬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它们一方面沿用了汉代传统的墓葬形制,刻意追求墓室的整体规模与豪华,另一方面又采纳了新型的祭奠礼仪、随葬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品,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葬事安排措施,实际上反映出南阳地方企图通过“厚葬”与“尊礼”来博取名誉的功利性心态。  相似文献   

3.
唐朝初年国立强盛,文化发达,广泛接受外来事物。唐墓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人物形象鲜明,保存完整,特别是壁画人物的着装真实反映了唐朝民族融合,对外交往频繁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胡化倾向明显,胡服盛行,对中原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代表性墓群,其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器物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在造型、纹饰和艺术风格上明显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象征性、情感性和多元性的审美特征,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郧县唐王家族墓是李唐王朝远离帝陵而葬于贬谪之地的特例,共发现发掘了四座墓葬,即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濮王李泰墓、嗣濮王李泰长子李欣墓、李泰次子李徽墓和李泰妻阎婉墓。墓葬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不仅改变了李泰及其家人的命运,也是造成这一墓葬特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治地区5所普通高校727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提出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回民自明朝时期迁入长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今日的分布及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回民的历史渊源,以及回民在长治的发展现状和日常生活情况的研究,以便增强对生活在长治地区的回民群体的了解与认识,更好地促进兄弟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华夏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许多周边民族,其中也包括不少高丽人,泉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将碑石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主要考证了这个家族七代的世系情况,与此同时,还围绕着这个家族历代人物的事迹,对唐与高丽的战争,泉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这个家族入唐后的命运,民族融合问题以及史籍疏漏的许多史实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哀册是安葬已故帝王时应用的一种文体,它由序文和哀词两部分组成,具有程式化的创作规范。哀册在安,葬帝王的礼制中,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性。作为墓葬中应用的哀册文,与神道碑、墓志铭在文体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政府不但给政府官员们提供了较好的俸禄薪酬待遇体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政府官员通过较为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赚取俸禄外收入,保证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出了唐朝政府对政府官员工作、生活上的人性化管理和规定.  相似文献   

15.
唐代马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球比赛是唐朝广为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研究唐代马球运动的上场队员、比赛器具、竞赛规则、球场设施等相关资料,可进一步揭示唐代马球运动的时代特色,即唐代马球主要在上层社会和军队中流行,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竞技水平高。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唐代的西京御史台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对东都御史台则关注不多,一般只是在研究西京御史台时涉及到东都御史台。东都御史台设置的时间并非通常认为的开元以后,而是高宗龙朔、咸亨年间。东都御史台的监察范围较广,负有分察六部与监察礼仪、监察百官、监察司法、推按大案要案及审理一般民事案件之职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唐代,商贾势力相当活跃,商人阶层的社会影响及其地位亦发生了变化。对唐代商人的专题研究,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该综述通观这些研究成果,在唐代商人的构成、分类,其地位、生活方式、影响及与其它社会主体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学术视角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之盛衰",到"考见得失",是以诗干政的理论概括,其变化关纽在唐朝.孔颖达以官方立场阐释了诗歌的功能,杜甫、元结、白居易等都强调了诗歌的政教作用,而皮日休道出了以"诗"言政多类"歌"的特点.唐代具观政价值的诗歌兼涉内外,不仅是杜甫,盛唐边塞诗和悯民诗、张王乐府、元白讽谕诗及晚唐指陈弊政之作,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9.
桂林摩崖造像中有3铺单尊观音立像,其双足外撇、足跟相对的表现手法相当特别.通过与同时期国内其他石窟寺造像的比较研究,发现这种表现形式可能与波罗王朝时期东印度的造像艺术有关,带有一定的密教色彩.唐朝中后期在藏东、川西和青海玉树等地的摩崖造像上有所表现,之后随着吐蕃势力的壮大流传到河西地区,最后通过吐蕃与大唐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到达长安.造像主宋伯康来自于长安显赫的宦官世家,观音像的粉本极有可能是由他自长安带到桂州.从这些观音像可以窥见唐末桂州的佛教信仰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  相似文献   

20.
先唐“连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章表的一个旁枝,早期的"连珠"称得上是言"志"之作.陆机的<演连珠>,因其温润、精微的文辞,绵密透辟的说理,标志着"连珠"已臻于成熟.这也引起后人的摹拟.然而,其拟作因时代变迁、一己遭遇的促发等原因,而逐渐由言"志"向言"情"蜕变.从沈驎士、刘祥,到萧刚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发展脉络.梁代是"连珠"创作的高峰期.其后,庾信集大成,以"赋史"般的笔触,用"连珠"抒发一己沉痛的家国之情.但也由此大大削弱了"连珠"自身存在的价值,"连珠"在事实上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