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听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在平常的听课中总是习惯性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上课教师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体验感,很少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如何共生共长,很少去关注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这样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采他山之石”的目的。那么,听课究竟应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最积极最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改变为逗号,并把这逗号作为起点,再去书写更新、更完美的句号。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最理想最智慧的语课堂,不一定让学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应该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很多老师、学生都崇尚西方的教育形式,由于他们主张个性自由,人人平等,在教育教学上表现为师生平等。西方国家课堂轻松、活跃、自由的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一直是我们所羡慕的(尤其是那些传统教育观念压抑下的莘莘学子们)。课堂上,师生可以自由闲谈、聊天,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图书室、市场去学习,亲切、平和与  相似文献   

4.
薛玉萍 《教师》2011,(33):98-99
我们的课堂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讲解降到最低限度,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穿针引线、引导点拨等服务作用,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讨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享受的地方”,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我们的教学才会精彩。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上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教师从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兼道具中解放出来,在导字上下功夫,通过下面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做好"导演".  相似文献   

6.
听课很重要,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牢。过去我在上课时,忙于记笔记,很少去思考老师讲的内容,因此,课堂上的东西不能在课堂上消化,即使把完整的笔记拿回家去看,有时,有的问题自己也看不  相似文献   

7.
万安峰 《江西教育》2007,(10):45-45
最近,一段学生在课堂上侮辱教师的视频在各门户网站和论坛上广为流传,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名高中生在课堂上抢走老师头顶的帽子,并当众辱骂老师,被羞辱的老教师坚持讲课,台下传采的却是阵阵嘲笑场和谩骂声,甚至还有学生用DV机把这一场景录了下来。这一事件让许多有良知的人不禁要问:今天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师道尊严”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把语文还给语文”,是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回归语文的本真,应当把情感带进课堂;把阅读与交流带进课堂;把感悟带进课堂;把开放带进课堂。  相似文献   

9.
“圆的认识”这节课,听了很多遍了。特别是华应龙、张齐华等名家更是把“圆的认识”演绎的精彩纷呈。名家的课堂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晏丽老师带给我们的确是全新的课堂,本真的课堂,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课堂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讲解降到最低限度,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穿针引线、引导点拨等服务作用,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讨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享受的地方,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我们的教学才会精彩。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让学生去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四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1cm、2cm、4cm、5cm,教师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0,(10):18-19
我有个朋友,女儿在美国读书,他去美国探亲,回来以后跟我说:“我到美国课堂里面听课,听了以后,感觉跟我们中国内地的课堂有很大差异,差异在于我们中国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千方百计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算完成任务,而美国课堂呢,正恰恰相反,他们要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才算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目前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提问技巧方面加以阐述,旨在使广大科学教师把课堂提问当成一门学问去钻研,使合理的课堂提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强大的生机,以求引领科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3.
孙钢坪 《广东教育》2005,(11):34-35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课堂,使课堂文化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陆伟 《广西教育》2014,(9):125-125
“意境”是一个美学词语,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其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在观摩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评价课堂:“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远些”。可见,音乐课堂上的意境教学正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使我认识到:乐中有学、有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少练多,把大块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实践形成劳动技能。 一、创设课堂教学中的乐学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快乐中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随地都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表情、姿态、手势对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及情绪的感染,以精练的语言、书写工整的板书美,使学生感到亲切,心理上得以放松,听课注意力集中,操作起来认真仔细。劳动技术课要…  相似文献   

16.
我们泗阳县在2010年在苏北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伴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我们教师该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我们该怎么去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听课,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都聚焦到上课的老师身上,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率、体验感,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是如何共生共长的。这样的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取他山之石”的目的。笔者认为,听课,不妨从三个“关注”着手,即: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艺、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师生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探究教学有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如今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们组织学生动手探究的场景.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部分教师的科学课堂存在“程序化”“浅表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也能让学生去猜测、去动手、去讨论、去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展开课堂交互活动,让学生间的想法有实质性的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鸣",实现知识建构。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我们常把学生花费在探索上的时间看成"浪费",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可贵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分组实践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教学去获取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两种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形成记忆的效果达百分之九十左右,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学生在分组活动中会出差错,会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师该把注意力放在哪儿?学生,知识传授还是教案?我们常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但在课堂进行中就会不知不觉把精力放到了教案上。尤其是在展示课、公开课上,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心中总惦记着下一环节应该教什么,不敢疏忽,不敢去推敲学生的回答,怕节外生枝,结果一些能使课堂精彩闪亮的回答往往被忽视。教案像是一只无形的手牵制着教师在课堂上沿着一条早已规划好的安全路线行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