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记扇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到清朝中叶,杭州营纸扇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达四五千人。当时的杭扇与丝绸、龙井茶齐名,被誉为“杭产三绝”。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刊有刘强《宋时高丽扇、纸、墨输入中国考》一文(下简称刘文),该文将宋人所说的高松扇认作折叠扇,这种看法在学术界较为流行,然而根据不足。我曾考察过折叠扇传入中国的问题,认为高丽松扇是一种屏扇,不是折叠扇。现将理由陈述如下,祈请读者明断。 宋邓椿《画继》(《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十载:“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折(析字之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即作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人类在制作、使用、赏玩扇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炼扇子的外在形式之美,内在精神之趣,即所谓"用扇之器,挥扇之技,明扇之性,赏扇之艺,品扇之趣,喻扇之情,摄扇之形,化扇之韵,挥扇之神"[1]313.扇子早已不仅是简单的招风纳凉的实用工具,它更是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被称为人类进步所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国内外许多大型博物馆内,都将古代扇子作为重要的收藏内容.例如湖南省博物馆藏有西汉时期的扇子,湖北荆州博物馆藏有战国时期的扇子.其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埃及博物馆、印度博物馆等著名大博物馆内,更是不乏珍贵的扇子藏品.随着人们对于扇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扇子作为文化器物的身份愈加凸显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专 门性的扇博物馆和扇组织.扇博物馆是专以扇子为收藏对象的博物馆,集中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扇子,这对于发掘和研究扇子的悠久历史,展示和传承扇子的丰富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扇组织是社会上对扇子收藏和扇子文化怀有共同志趣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扇组织能够体现出扇文化在当下社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公众对扇子参与、关注程度的重要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4.
话扇     
  相似文献   

5.
扇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子是古今人们在炎夏酷暑生活的必备之物,既能给人们驱除炎热,带来凉爽,又能使人们在丰富的扇文化中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增添情趣。  相似文献   

6.
扇文化集趣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 扇谜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扇谜,如:"有风不动动有风,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打开半个月亮,收起来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这些扇谜隽永风趣,为夏日纳凉倍添乐趣.  相似文献   

7.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小小扇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轻扇慢摇不仅能送来徐徐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还能表明志趣,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笔者最近登门拜访原在苏州市文化局工作,退休后现任平江书画院院长的江洛一先生,有幸观赏了其珍藏的吴江二位名人陈去病和叶得露合作的一把扇箑(见题图),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珍品,极具收藏与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扇文化集趣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 扇谜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扇谜,如:“有风不动动有风,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打开半个月亮,收起来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这些扇谜隽永风趣,为夏日纳凉倍添乐趣。  相似文献   

9.
盛暑话凉扇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扇窗     
是从什么时候起 ,《正大综艺》节目让我们一家人看得放不上 ,我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是 ,的确现在每个星期全家人都惦记着这档节目。而且 ,看《正大综艺》节目那专注劲儿远远超过其他节目。节目中一出现竞猜的题 ,也都抢着“哇哇”地喊 ,答对了还有几分得意 ,答错了也有些许懊丧。有时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正大综艺》的现场究竟是在北京还是在我们家 ?这一家子俨然就是那节目里请的嘉宾。说实在的 ,《正大综艺》初办时 ,我并没有多在意它。在我看来 ,综艺节目无非是以娱乐为主 ,乐完即完 ,如此而已。再加上与“正大”联系起来 ,似又多了几分…  相似文献   

11.
盛暑话凉扇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此时,扇子才开始用于取凉.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携带方便的折扇.  相似文献   

12.
2月的哈尔滨,乍暖还寒。平日里安静的省档案馆,倏然间热闹了,门前院内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档案局馆上下洋溢着开门迎客的喜悦。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部署,由省人民检察院主办,省直机关工委、省档案局协办的《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黑龙江巡展,在  相似文献   

13.
14.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轰动效应”而重视电视剧(尤其是长得惊人的系列片)的播放,以此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知名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正扇子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先只是生风之物,被文人雅士题诗作画后,平添无限风流雅韵;其蕴含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承载掌故、逸事良多。笔者喜爱私家藏扇,每每把玩之下,盘摸包浆,"咀嚼"气息,端详这些反映历史变迁的独特文化载体,脑海中便时空交错、古今相通、因缘际会。下面选取的扇作,尽管作者们并非绝世大牌,不过其映照出这些民国文人的文艺相通、多才多能,恐怕并不为一般人详知,不敢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放快和放大,介绍外国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逐步蔓延开来,内容以历史、地理、人文、科教等为主。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紧跟时代的步伐,《好望角》在福建电视台诞生。到2004年底,《好望角》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电视节目生涯。《好望角》从诞生开始,就一直秉承着“让福建人了解世界”的宗旨,在福建观众面前开启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之窗。  相似文献   

19.
段美茹 《大观周刊》2012,(47):291-291
高中生常说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其中文言文教学因其内容远离现代中学生生活,所需识记的知识繁琐而容易遗忘常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加上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手法单一、死板的现象,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文学因素与人文内涵,不能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人文美,文学美。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完整高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知识、情感和意境相辅相成的过程,这种没有“情“和“意”参与的过程,“知”的效果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出现文言文教学效果差,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20.
家庭生活报是一张走进百姓家庭的生活服务类报纸 ,正式创刊于1995年3月 ,是在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地点、三无市场基数的情况下起步的。报纸一创刊便推向了市场 ,经过周一、周三报的发展 ,到去年已发展成周五报。在山东110种正式刊号的报纸中发行量排在前列 ,报纸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个县 ,成为山东在省外发行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份报纸。我们这张报纸在1999年以前 ,一直是周报 ,周报的优势是可以把文章做得比较精细 ,但致命的弱点是时效性差。我们国家在1990年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报纸出现了杂志化倾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