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文质优美的小说,此文已经选入中学课本。读此文后,让人体会到作为普通人的“父亲”建造“高台阶的屋”奋斗历程之艰辛,更让人产生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然而对此文的理解,却是仁智相见。  相似文献   

2.
此文是石国利老师的阅卷心得。石国利老师在任高中历史教师后,对每次的阅卷情况都进行了总结,并归纳成文。本期我刊采用此文的目的:一是新学年伊始,同学们开始接受新的知识前,借鉴文中的一些“错误”问题,避免再犯错;二是此文中的参考答案只备“参考”,如对此置疑,本刊欢迎讨论,以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引起广大读者对教材内容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卢亮 《现代语文》2007,(6):48-48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高中语文课本必选、教师必讲的精典作品,此文人物刻画细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展示人物性格,呈现人物命运,研究、解读此文人物形象的文章也常使我获益匪浅,而不久前我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只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收获来自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社戏》,作为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篇目学习了几十年,无论学过此文已几十年的成年人,还是正在学习的青少年,都对此文的情节念念不忘,特别是“偷”罗汉豆一节给新老读者都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在此文最后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此“豆”之所以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5.
此文谈了三方面的内容:1、中学生非理智行为的种种表现;2、中学生非理智行为产生的原因;3、对中学生非理智行为的疏导方法。本刊1993年第5期发表了前两方面的内容,第6期因稿挤未排此文,这一期发表的是第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拜读2004第1期惠文博老师所写的《(蓝树叶)浅见》一文时,我刚教学完《蓝树叶》。读罢此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顿感心神不安。我也是好钻研问题的人,是惠老师想法偏异,还是我钻研教材不够?思来想去,终于按耐不住,寄出此文,还真想广纳同行之见。  相似文献   

7.
1925年3月8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的“三八”专版上,刊登《国际妇女纪念日与中国妇女》一文,署名秋华。“秋华”熟悉和领会中共中央有关决议精神,能够把握国共合作时期妇女运动的政策方针,有意识地将中国“三八”节纪念活动与“国际”大背景结合起来,纳入现实政治斗争中。能够把握此文的评论尺寸,加之其他种种因素,只有向警予、杨之华是最佳人选,而根据“秋华”笔名来分析,杨之华可能性最大。当然不排除此文经过向警予修改的可能,或者尽瞿秋白可能审看过此文。如果后者有确证,那么“秋华”笔名就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8.
    
此文美点有二,一是文章构思奇巧,二是文章思想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9.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在网络上的转载率极高,更为博客大家们所青睐,各论坛贴子对此观点也褒贬不一。在重庆电教馆杨宏老师的推荐下,我们编发了此文,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泪珠与珍珠》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绮君的作品。这篇课文虽为自读,但细品其文,层层探析,会发现此文从最常见的泪珠人文,揭示的却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是一篇十分精巧的哲理小品。在品读此文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其细微但却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周瑛 《现代企业教育》2007,(8X):171-172
此文是对中国最典型的英语语言教材一新概念英语的分析。本文确认了该教材中强调的文化内容及方法论,并由此发现新概念英语适合中国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阶段中的运用。随着中国受到的全球化冲击,交流能力将被优先考虑,而此文发现本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此要求。  相似文献   

12.
凌士彬 《学语文》2010,(2):35-35
许多优秀的文本都会有“互见”现象。所谓“文本互见“。不仅指明显借用前人的辞句、典故和意境,而且指构成此文的思想符号与此文之外的其他思想符号相关联.在自我表达时形成差异,表现个性,从而显出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此文给出了复变量情形正、余弦函数的公理化定义(等价定义),它们具有公理化数学定义所具有的形式简洁,本质属性清晰,便于解析推演等优点。由于复变量正、余弦函数在复变量初等函数乃致整个复变函数(类)中的基本重要性,文章的讨论对相应数学分支的讨论是有参考价值的。当然,若将此文的如(复数域)限制为R1(实数域),则(特殊地)适于实变量正、余弦函数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梁人丘迟《与陈伯之书》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文章。不独昭明太子将其收入《文选》,唐初编成的《梁书》《南史》也各自在《陈伯之传》中全文予以录载。近年流行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本,撅少不选此文的。可见后人对此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所农村中学,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文是该校数学组教改经验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李嘉是一名打工仔,能利用工余时间学习数学,对数学发生兴趣,特写此文,今给予发表.  相似文献   

17.
时文选读     
此文语言丰富,表达清楚自然,感情充沛,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表达,叙述完整细致具体,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相似文献   

18.
在C .andEN .July ,2 3 ,2 0 0 1上读此文时 ,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创造者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人格及心态。此文可引起研究并实践“创造教育”的老师们深思 ,于是 ,翻译了此文。  相似文献   

19.
说“安”     
此文出彩不在于提出“安于糊涂”,那是老套路;也不在于“肾上腺素”的解说,此文不是科学小品。真正救活此文的是,在上述铺垫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式糊涂”——险胜!  相似文献   

20.
梁人丘迟《与陈伯之书》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文章。不独昭明太子将其收入《文选》,唐初编成的《梁书》《南史》也各自在《陈伯之传》中全文予以录载。近年流行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本,极少不选此文的。可见后人对此文的重视。此文产生的背景,《梁书》和《南史》的《陈伯之传》都有明白的记载:天监初,梁将陈伯之背梁投魏。天监四年,梁太尉、临川王萧宏奉命北讨,命丘迟私与陈伯之书,劝其归梁。《书》中有如下一段话:夫以慕容越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有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虎僭盗中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