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各家各户祭祖扫墓。然而,就在今年清明节前,当人们正以敬慎的心情为扫墓做准备的时候,针对有些地方公墓使用20年后要求续费的情形,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定,墓地使用年限为20年一周期,特别是经营性公墓。  相似文献   

2.
李艳芳 《青年记者》2012,(18):46-47
提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今天的人们大多认为无非是个扫墓祭祀的节日.其实,传统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①如扫墓祭祖、踏春游戏、禁火吃寒食、插柳植树、饮酒游乐等,其中扫墓祭祖、踏春郊游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民间习俗.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恢复放假传统,人们开始重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各大媒体也适时予以关注和报道,凤凰、腾讯、新浪等一些门户网站还特地推出清明节专题,可见清明节正恢复其原有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里蓉 《兰台世界》2005,(12):M0002-M0002
十月的沈阳,秋高气爽。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继今年4月成功实现和平之旅后,10月再次访问大陆。连战此行第一站便来到其母亲的故乡——沈阳,代96岁高龄的母亲赵兰坤女士寻访母校,看望亲友,扫墓祭祖。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11,(4):F0003-F0004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4月,中国人都要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习俗。那么,曾经侨居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安葬逝者、追悼先人的?上海市档案馆珍藏的法租界公董局相册中,有一组拍摄于1941年3月18日的葬礼照片,葬礼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让·吉奥利特的法国人,他不是普通的侨民,  相似文献   

6.
如今,提到琼瑶,可说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琼瑶原名陈拮,乳名凤凰.湖南衡阳人,是名满海内外的台湾女作家.她的小说拥有广泛的影响。至少已有60余部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1989年5月7日,琼瑶偕同丈夫平鑫涛返回家乡扫墓祭祖.在修整一新的祖父陈墨西墓道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此事轰动远近……  相似文献   

7.
4月4日,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日子.举国上下民众捧鲜花,携祭品,不顾山高路远奔波,到过世祖先、亲人墓前,洒泪追思.师生、官兵、各界人士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雕像前沉默凭吊,或网上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志士,尤其是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纪念馆前泪飞如雨的镜头,让人痛彻心扉,将我们拉到地震山摇、肝肠寸断、大爱冲天的那些日子……  相似文献   

8.
正相传舜帝乘木筏溯潇水而上,在九嶷山下教当地农民种茶、耢耜,办学堂,教化瑶民,最后,为百姓除害伏蟒,中毒而亡。帝妃女英、娥皇赶来奔丧,望着莽莽群山似一座座王陵,抱着青竹痛哭,洒在竹上的泪水,便成了斑竹。农林科学家、教育家乐天宇的故居就在九嶷山下的湖南宁远县官桥乡麻池矿村。今年清明时节,我去湘南祭祖,拜谒舜陵,访问乐天宇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和他的故  相似文献   

9.
<正>梨花淡淡随风起,细雨纷纷清明至。四月,梨花飘香,正是清明时节。清明,是我们缅怀和祭奠亡灵的日子,无论身在何处,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思念。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上坟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  相似文献   

10.
热词     
《新闻三昧》2013,(9):17
争议拥堵费北京市计划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赞成者认为,拥堵收费能够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更多人陷入一种"收费焦虑"。一些专家表示,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该率先示范。我国公车数量很大,使用强度远超私家车,对价格杠杆不太敏感,即使收了拥堵费,也难挡公车车轮"疯转"。政府应该率先削减公车,降低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1.
粤西地处中国南部边陲,远离中原,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当地目前保留"春分"祭祖习俗。在春日祭祖的时间安排中,有别于其他地区春分到清明期间祭祖的模式,粤西一些地区客家民众民俗显示出较为严格的春分当日祭祖的传统延续,这种习俗现象在其他一些客家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与流传。本文在对粤西春分祭祖习俗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认为此俗乃是古代春分高禖崇拜文化在当代的遗存,粤西地区春分祭祖习俗是中国传统祭祖文化的一部分,探析"春分"祭祖习俗具有"礼失而求诸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白 《兰台世界》2012,(12):46-47
《诗经》中保存了大量与祭祖有关的诗歌,《小雅·楚茨》就是其中一首。但因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等原因,关于《楚茨》所描写的祭祖时间目前还存在分歧。结合周代祭祖礼进行考察,可知《楚茨》的祭祖时间不能确定为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13.
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推行将公车换成专用牌照,意在加强社会对公车的监督。但有人质疑说,这是在制造新的特权车。然而让策划者们想不到的,却是公车们暴露出的其他麻烦……  相似文献   

14.
军阀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某年清明节去岳麓山给母亲扫墓。官方指示报纸编发新闻,标题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墓”。可有家报纸登出的标题却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相似文献   

15.
声音·数字     
画中有话"我想要避免妻子的头发被风吹乱。"英国威尔士大臣大卫·琼斯使用公车从办公室往返于100米内的唐宁街首相府,遭到批评。他给出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16.
铁肩担道义的报人形象之下,张季鸾内心怀有着博大的“社会之爱”. 1934年秋,正逢楚林公百年诞辰,张季鸾回籍祭祖扫墓,并刻石立碑.在新文化、新思潮的激荡下,当时社会“颇不讲此种旧事”.他无意特别提倡,而只是行其心之所安:本来报恩之道,各有所宜,不必强求一律,“只希望大家都亲亲而仁民,推广骨血的至情,涵养爱人爱国的挚感.我想这或者不是违背时代潮流”. 五四运动以后,“打倒孔家店”等反传统的观念一时盛行.相对于“家庭革命”等激进主张,张季鸾倒是较为审慎.他深信:“惟能实行者,始能立言.”  相似文献   

17.
调查     
公车改革能成功吗? 一直进展缓慢的公车改革,现在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黄彰健、孔祥吉等众多学者相继对"公车上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当时都察院并无阻碍举人上书的举动,千余公车集会松筠庵的说法不可信,就连《公车上书记》在上海刊行,也是"康党"有计划的自我宣传。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从政治决策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公车上书"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力,以更加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中非论坛期间,由于政府对公车上街的限制,北京显示出了难得一见的交通顺畅。此举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公车改革的议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宗亲祭祖活动不宜报道8月6日某报发表《荥阳将举行世界郑氏宗亲’94祭祖大会》的消息。消息称:庆祝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周年暨世界郑氏宗亲,94祭祖大会9月将在荣阳举行。郑氏宗亲及其后裔多定居荥阳。因此,荥阳成了郑氏发祥地。大会主要活动内容有:郑国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