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留学30年,离不开“科学春天”的到来。30年前,即1978年的3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述,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革”以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化建设思想,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化建设思想,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新的形势下,准确分析和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时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等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4.
《大中专文苑》2009,(1):19-19
察看改革开放30年来各个阶段的流行语,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语录几乎贯穿始终,回顾诸如"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平语录",你会发现,当年的流行已成为现在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杰出贡献之一,它较集中地体现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一书中。在该书中,江泽民同志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研究走过30年的历程。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中国人文精神复苏与启蒙期。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集中的是人性与异化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通过讨论,人们初步认识到人的问题和人性问题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不应成为我们理论上的禁区,马克思主义也重视人、人的价值,应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论争与重建期。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失落"、"如何重建人文精神"成为论争的集中话题,形成了80年代"文化热"以来的又一次理论大讨论。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人文精神学理与实践的结合期。中国人文精神研究走出学理桎梏,着重于人文精神与现代化、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四是20世纪末至今,中国人文精神的拓展期。中国人文精神问题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拓展,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建构新论点。21世纪,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应具有全球人文意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应追求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新技术革命的国际背景,相对于中国十分落后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既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也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研究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及其特点的研究,包括哲学家和著作中的自然观、哲学范畴中的自然哲学内涵、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观等方面;二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包括科学家、科学著作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三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包括哲学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对科技的研究、儒家文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等方面。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偏重于个案研究,整体性研究不足;二是局限于分门别类的资料梳理,理论分析研究不足;三是简单判断有余,深入思考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从现代化理论视角透析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认为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竞争是现代国际间竞争的实质和核心。邓小平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历史趋势,在制定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宏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必须充分估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总格局。邓小平这一科技发展战略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正确认识中国建设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初步设计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超常规发展战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我国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元 《神州学人》2006,(4):13-14
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是我们本次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也为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中共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这是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将明显上升。研究表…  相似文献   

15.
30年留学的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讲话发表30周年。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着眼于我们民族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宏大气魄,开启了在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同时也翻开了我国出国留学工作新的篇章,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77年,邓小平同志刚刚恢复工作,首先抓的就是科技教育工作。8月初,小平同志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会议的宗旨就是: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次会议确定了教育方面的几项重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编好教材,要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中小学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这十年,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十年,特别是基础科学有了长足进步,一些领域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回顾高能物理领域发展的历程,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十年来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贯彻“四为方针”,突出鲜明导向,以统筹思维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高校技术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胡海鸥 《上海教育》2008,(15):28-30
对于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中国人都会有很多感慨。本刊特别邀请三位上海的学者和作家,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从感受上海改革开放变化说起,引发对于整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教师》2008,(22):123-12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