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件大事,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的比较具体地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从空间出发,把洋务运动同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进行横向比较;第二,站在向西方学习这个历史角度,把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微观比较;第三,从时间观念出发,把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这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于是作者在公开课中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3.
清末驻外使领作为较旱迈出国门的官僚士大夫群体,在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洋务运动恰好是晚清近代化进程的开始,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运动。驻外使领由于身在中西文明交汇的最前沿,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这一群体必定要为国内的洋务运动提供经验与建议,历史证明洋务运动也确实不能缺少这一特殊群体所发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讲授中国近代史后,将近代学习外国的各种派别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成《四州志》、《华事夷言》等书,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史地知识的最初书籍.他是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他所说的“长技”是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学习的目的是驾驭外国人,以维护  相似文献   

5.
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蒙孕育期,到维新派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启蒙正式奠基时期,然后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观念上学习西方达到启蒙高潮,将启蒙思想提升为价值的层面.启蒙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并最终转向革命的启蒙.深入分析启蒙在中国的特殊内涵,以此重新审视启蒙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凸显中国启蒙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话说魏源     
魏源是近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一生主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和思想理论研究活动,能诗文,风格遒劲,遗著约700万字,为我国学术界重视。在《圣武记》和《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新风,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为了巩固统治而兴起学习西方军事和科技的自救运动。这个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营了三十多年.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覆没,中国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对此笔者有些疑问,想提出来请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总理衙门的设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 2.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认识这个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难点: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教具: 课文插图和自制《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海军、民用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欣闻全国“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彭城召开 ,特写信表示祝贺 !中国的留学运动 ,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物。早在一百五十年前 ,著名的先进思想家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由此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面貌的洋务运动 ,留学热潮正是这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留学运动不断展现新的内容。研究百余年来的中国历史就可发现 :广大留学生对于中西方学术交流 ,特别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改造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今天在政…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2002年第二期有江西余江第一中学洪彬生老师对一学习资料上的错误的看法,笔者以为有两条题目需要讨论。第3题,洋务运动最重要的进步影响是A.引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B.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相似文献   

12.
“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观点 ,认为“中体西用”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实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期 ,而“中体西用”论却形成于甲午战后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初阶段 ,它遵循“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路 ,以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为目标 ,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 ;而“中体西用”论却突破了单纯学习“西技西艺”的限度 ,容纳了学习“西政”的内容。可见 ,两者在时间上不重合 ,在内容上又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 ,“中体西用”论不可能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清末“新政”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洋务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无论是在洋务思想,还是在外交思想、外交实践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近代史学研究尤其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由于各有侧重不同,评价也出现差异和分歧。偏重于他的主和外交政策及思想的,就会以为郭嵩焘与李鸿章是一丘之貉,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或者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仿行西法的,则会认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封建士大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然而,在郭嵩焘的思想脉络里,效法西方、学习西方的洋务思想与他的以理待夷、主和通商的外交思想是紧密联系的。要全面评价郭嵩焘及其思想、揭示其思想的内在矛盾特征,应对他思想中的这两个方  相似文献   

14.
张光琪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传教士与晚清国人世界观嬗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洋务事业及后来的维新运动都是早期新教传教士开创的介绍西方文明活动的后续影响。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对西方科技文明的引介适逢其会地迎合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中国土人提出的“用夷变夏”的思想,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徐瑾 《现代语文》2008,(6):14-15
一、京师同文馆的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清政府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些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西方的科技比枪炮厉害,油然而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试图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于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京师同文馆登上了近代历史的舞台。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用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与西学     
<正>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扣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就被迫开始走上学习西方的艰难途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个别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开明人物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这是一场颇具规模的学习西方运动,但是洋务派对于西方的认知还很肤浅,只知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航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易·系辞下》中就已记载了我国的航海探索之旅。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对航海事业的探究日益发展,至近代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推动着中国对西方先进航海技术及教育方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是这样介绍《海国图志》的:“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时为50卷,后来内容不断增加。1852年出版时已有100卷。”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备受青睐,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