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明科 《收藏》2014,(9):112-123
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畿辅要枢,青铜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自西汉年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晚清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禹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进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相似文献   

2.
大盂鼎     
我国于1999年12月10日发行《大盂鼎》普通邮资片。 大盂鼎是清道光初年在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左宗棠得后赠于吴县望族潘祖荫,潘氏后人一直珍藏至全国解放。 在现存西周青铜器中,大盂鼎与大克鼎、毛公鼎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
正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一闻名遐迩的晚清四大国宝重器毛公鼎,出土于陕西宝鸡岐山县京当镇的董家村。毛公鼎上的铭文是记录中国历史的珍贵的档案。在它的身上,还有—段凝结着两岸人民共同保护、发掘、研究这件传世国宝的感人故事。周原故土地上的眷恋毛公鼎是一件传世国宝(图1),对于它的出土地,许多资料说是1843年从"陕西岐山的庄白村出土",实际上这个记载是不准确的。据岐山周原博物馆馆员贺世明老先生  相似文献   

4.
吕向阳 《收藏》2008,(8):168-169
宝鸡,宝地也。有说法云:咸阳的黄土埋皇上.宝鸡的黄土出古董。瞎子走路时一不小心会被宝绊倒;鸡在崖背上刨虫吃说不准会啄出一件宝物。老天爷有意从这里甩出几件器物,中国历史的界碑就要挪一挪位置。人们像读天书一样破译着宝物上的铭文.宝鸡成了中国的“青铜器之乡”。从汉宣帝时代这里出土了尸臣鼎之后,毛公鼎、大盂鼎、史墙盘等3万件文物便纷纷从黄土中蹦了出来。每件文物的出世都有神秘的传说;每个挖宝者和护宝者都有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10)
正宝鸡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历史文化深厚,而且自古就与文字结缘,是中国书法重要发源地之一。青铜时代,宝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在这些钟鼎彝器上,大多都铸有铭文,有的还是长达数百字的长篇铭文。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重器上铸刻的金文,从西周早期的波磔肥笔到春秋战国的纤细流畅,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金文书法典范之作。自1977年至今,岐山周原共发现西周甲骨两万余片,其中有字的卜甲逾千片。每片甲骨上的字数不等,少的仅有1字,多的近40字,这些甲骨字体小如粟米,笔划细如发丝,显示出了娴熟的书刻艺术。  相似文献   

6.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驰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其辖区内的岐山县、凤翔县、扶风县、眉县等均出土过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著名的“西周三大铜器”、“晚清四大国宝”原都沉睡在这块古老文明浸渍的土地。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博物馆一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8.
李文 《集邮博览》2013,(4):36-38
2012年八九月,注定是中国邮政发行新邮的特殊月份。因为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胡人牵驼”、“仙人奔马”、“玉辟邪”和“驷马图”4件陕西省咸阳市出土、馆藏的国宝文物频频亮相,惊艳全国。8月1日、8月28日和9月13日,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三次云集咸阳。其间,有人不禁问道,“国家名片”为何这一年青睐咸阳?  相似文献   

9.
翟慧萍 《收藏》2008,(7):81-81
宝鸡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从汉代至今的2000多年来,出土了数千件青铜器。精美的青铜器为宝鸡的文化底蕴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让宝鸡成为驰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在2003年1月19日,令人欣喜的奇迹又一次出现了,随着眉县杨家村五位农民挖土的铁镐声响,轰动海内外的27件国宝破土而出。在它们当中有一件颇具艺术魅力的酒器——迭岙。它雄奇秀美,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2010,(3):72-75
古代青铜器是安徽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该馆举办的馆藏青铜器精品展上,展出了200多件精美铜器,其中“国宝”级青铜器就有5件。它们的年代上起商周,下至秦汉,器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华美。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3):79-79
上海消息:3年前,一场“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让上海出现了排长队看国宝的空前盛况。2005年年底,这种场面再现,一场国宝荟萃的“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藏品展”于12月30日至2006年2月4日在上博开展。共展出从晋代至元代的书画精品103件,其中绘画67件,书法36件,无一展品与3年前的国宝展重复。这之中故宫博物院所藏61件,上海博物馆所藏42件。这些作品都是名家大师的传世名作、存世罕见的孤本珍品以及新近入藏的精品重器,足以使这次展览成为继国宝展之后的又一次书画盛典。  相似文献   

12.
张懋镕 《收藏》2009,(8):58-59
迄至今日,有多少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留存于世,数也数不清,也许十几万,也许几十万,也许更多,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若要问最有名的青铜器是哪一件,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毛公鼎。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14.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展讯·预告     
《收藏》2015,(1):156
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3月1日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本展览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三方携手。集中展示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最新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尤以出土青铜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三号墓和四号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为主,不乏极为稀见或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考虑到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与20世纪初在宝鸡戴家湾(斗鸡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8,(4)
正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天津博物馆收藏了无数令人惊艳的国宝,在这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莫过于陈列在精品馆中的国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每一位见过这件国宝的人,无不被它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所深深吸引,几乎没人能发现,这件国宝,是出自一位当代珐琅彩大师——300年宫廷珐琅彩复原第一人王辉大师之手,按照最高规格的文物标准,1:1复原而成。  相似文献   

17.
铸万  雪痕 《收藏》2011,(11):82-92
民国时期青铜器的出土 民国时期发现的青铜器,虽然多数未经科学发掘,但与1911年之前的发现还是有着差别的。从北宋到清代末年,青铜器多是被偶然发现或盗掘所出,资料并不算少,而且很重要。例如毛公鼎等,由于资料比较零散,看不出器物与器物之间的关联,只能是孤立地研究。民国时期则不同,  相似文献   

18.
王蔚波 《收藏》2009,(5):80-83
最近,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南非北方博物馆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举办了“华夏瑰宝展”,这是中国首次在南非举办的文物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参展的河南淅川出土楚国青铜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灿烂的楚国文化,受到了南非观众的特别关注。现撷取三件瑰宝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9.
芮姑簋赏析     
张懋镕 《收藏》2007,(5):121-122
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其收藏丰富、精品荟萃而闻名。青铜器是其大宗藏品,尤以毛公鼎最为出色。该馆近十多年来又新入藏一批青铜器,虽然简短介绍已见诸台湾出版的书刊《故宫西周金文录》(2001年版,下简称《故宫》),但其价值尚未作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20.
吴镇烽 《收藏》2010,(6):44-53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陕西在商代是商王朝版图的西域,境内分布着几个重要方国;周代是王都所在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秦人的发祥地和秦文化的孕育之区。因此,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数量之大,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丰富,居全国首位,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为人们所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