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筹委会决定在天安门城楼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因经风吹日晒,若干年后画像总有些褪色,所以每年国庆节前,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都要更换新的。画像长6米,宽5米,是典型的大画,作画时看不到作品全貌,只能看到人物肖像的某个局部,一个鼻孔有脸盘大小,整个鼻子要两手伸展才能抱拢。因此,作画过程中,画家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20米外看效果,画一幅画要跑成百上千次。画师们有一件特别的“宝贝”———德国制造的8倍望远镜,别人是大头朝外看,他…  相似文献   

2.
不必这样写     
作者原文: 天安门城楼将展新姿节日的天安门城楼将以更加壮观和绚丽多姿来迎接中外宾客。这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获悉的。据管理委员会王蕴荣主任介绍,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三周年,天安门城楼已焕然一新。城楼四面的红墙和观礼台已重新粉刷一新,还换上了新绘制的巨幅毛主席画像。九月三十日,城楼上将悬挂起新制作的八盏大红灯笼,城楼上的大厅内的壁画也进行了更新,通往城楼顶上的东西两侧的马道也铺上红色的地毯。  相似文献   

3.
大半生时间都在画伟人肖像的王其智先生是第二代领袖肖像创作的优秀画家之一,他历经了数次毛主席肖像变化的创作与绘制工作,在领袖画像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是中国画毛主席肖像画时]司最长的一位。王其智不仅画过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还画过天安门广场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孙中山像,人民大会堂、新华门、政协礼堂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领袖像,而北京火车站高8米、宽近6米的毛主席像也是王其智的杰作。王其智的父亲王式廓是我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其在延安时期创作的毛主席木版画是迄今为止能找到和保存的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4.
吴伟  何华 《湖南档案》2012,(2):45-45
近日,岳阳市档案局党组书记任欣欣率员专程赴北京征集开国大典北京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的珍贵档案史料。周老将倾注他毕生心血的《周令钊画集》、《周令钊艺术展捐赠作品》以及部分珍贵照片和资料等计47件捐赠给岳阳市档案馆。并表示还将抓紧整理、捐赠一些个人档案资料给市档案馆。周令钊岳阳市平江县人  相似文献   

5.
(一) 1966年,毛主席"八·一八"在天安门城楼向红卫兵小将挥巨手之后,北京的红卫兵开始"破四旧",紧跟着是"清理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6.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7.
他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8341部队(原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六班班长,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1947年,他到延安,后又随毛主席到西柏坡、进北京。开国大典时,他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他又护送毛主席去苏联……  相似文献   

8.
记得铁竹伟写的有关陈老总的报告文学中(《霜重色愈浓》)曹有一细节讲到,文革中陈老总读报发现外国记者的眼睛锐利,他们竟然抓住天安门城楼上林彪挥动毛主席语录时持书的姿式做文章,说他是“两指夹书,食指其中”,以示对毛主席的忠诚,似乎时时在读语录,持书时也不忘刚才翻到了哪一页上.事后我们议论这一细节,确实将林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奸臣相刻画得入木三分,难怪陈老总惊呼:“外国记者的眼睛厉害啊!”  相似文献   

9.
赵军 《湖北档案》2009,(10):35-35
196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20周年阅兵仪式。上午10点整,天安门广场响起了亲切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毛主席第一个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广场顷刻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毛主席频频向周围和广场上的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喜庆之日,参加庆典的工、农、兵、学、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早上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按照预定地点排列,参加这个载入史册的大会.整个广场上红旗翻卷,像红海奔腾.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挂着八盏大红宫灯和八面红旗.城墙正中央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边挂着两条巨大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相似文献   

11.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站在毛主席后侧有一位蓄白髯、着长衫的年长者,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澜.在新中国孕育诞生的日子里,张澜和另一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都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印迹.  相似文献   

13.
不少报纸、杂志刊登的回忆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说法: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篇关于李敖访问北京的报道也这样写道:“来到天安门城楼上,当年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地方,李敖赶紧在此留影……”  相似文献   

14.
致读者     
《视听界》1986,(1)
读者朋友,您好!《视听界》和您见面了。您还记得《江苏广播简报·编播业务研究专辑》吗?《视听界》就是由它改版而来的。既然改,当然是想改得让您满意一些。我们打算把它办成探讨广播电视理论、交流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三毛导语:"都新世纪了,三大爷您还不下岗?就您这陈芝麻烂谷子,谁看得上眼?"  相似文献   

16.
正60多年来,天安门广场不仅记录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还依托它形成了各种永久或临时的建筑,它已成为代表这个国家的符号。但是,关于天安门城楼,有些细节依旧鲜为人知。城楼开放——群众给胡耀邦写信说登城楼是30多年来的一个梦来自美国的卢卡斯沿着67级台阶登上天安门城楼,用手指着城楼中央,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导游:"毛主席是站在这里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快速跑过去,让导游给他拍照。从江西一个偏远山区小镇来北京旅  相似文献   

17.
杨帆 《军事记者》2002,(2):13-14
央视名嘴赵忠祥是中国惟一一位为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在国庆庆典活动现场播过音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国庆11周年,他为毛主席检阅游行队伍现场转播;国庆35周年,他为邓小平同志检阅三军现场直播;国庆50周年,他又有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为江泽民总书记检阅三军进行电视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8.
王求 《中国广播》2009,(11):1-1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园诞生。当时,作为唯一实况直播开国大典的电子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见证并向全国全世界转播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成为共和国经典的历史定格。  相似文献   

19.
周斌 《档案与史学》2011,(12):23-25
在众多日本友好人士中,中岛健藏是我翻译人生中,接触最多、印象最深、更是自己衷心钦佩、崇敬的一位老前辈。据我所知,他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被中国政府请上天安门城楼,与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一起,欢度国庆节的日本朋友,并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会见。1970年10月1H,我自己也因作为他的翻译,有幸在天安门城楼上过了八个小时(白天看下面游行队伍六个小时,晚上看天空烟火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雷锋的画像有很多,可大家今天所看到的这幅速写《雷锋在补衣》,却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幅画像。那么,又是谁第一个为他画的这幅画像呢?他就是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俱乐部主任杨宝威。在纪念毛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39周年前夕,笔者就这幅画像是如何产生的访问了已转业地方并退休的杨宝威同志。杨宝威转业前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副团职创作员。他1950年参军,抗美援朝时在志愿军某工兵团宣传队任宣传员,1954年回国后长期从事部队宣传文化工作。1960年1月,雷锋入伍来到沈阳部队某工兵团,与杨宝威所在团是兄弟部队。当年11月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