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间隙里.《中国艺术报》、《文艺研究》和《美国比较文学通讯》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就《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非正式地采访了萧兵等主持人。采访涉及中国传统考据学的评价、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古代文学和无典研究里的应用.文化“破译”的含义与功能.文化误读和过度诠释的相关效应和负面效果.非东非西、亦东亦西的“元语言”或“全人类话语”在比较研究里的作用.以及所谓中国学的重建,等等,可供参考.这里是访谈的节要。  相似文献   

2.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一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易》作者们的哲理思考注入过去,可以让它去承载以感悟为特色的《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是,《易》的作者便将民歌的片断撷取来,放到六十四卦的系统中去,让这些歌谣的片断既具有形象性,保外着它们的原始风貌,又让它们在自己所处之卦的具体位置上获得哲理的内涵,使之由歌谣之“象”变而为《易》中之“…  相似文献   

3.
《周易》爻辞是歌体结构的,而且属于口头歌谣创作的产物;“套语”是西方对口头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重在对口头文学创作形式的研究。虽然这一理论的文本根据是《荷马史诗》,但是作为口头文学的最初阶段,中国的上古歌谣——《周易》爻辞,在形式创作上也同样体现了“套语”的特征。此时的“套语”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套语系统,但也出现了“句法套语”和“主题套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听到“破译密码”这四个字,很多人都觉得深不可测.在电视剧里,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与刺激.而在现实中,我国有一位顶级密码的破译高手,她就是王小云. 王小云,现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教授兼研究员、中国著名密码学家、国际知名的青年数学家. 她比电视剧《暗算》里的“黄依依”还要厉害,曾在10年内破译了世界顶级的5部密码,包括美国政府使用的MD5密码……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周易》卦爻辞中民间歌谣存在的几种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卦爻辞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周易》中的一些卦爻辞与民间歌谣的关系,并能够弃绝卦爻的义理,切近其作为歌谣的原初风貌及涵义,从而展现了古老而纯朴的先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相似文献   

6.
密码由明文、密文、密钥三部分组成.所谓明文,就是等待加密的文字;所谓密文,就是加密后的文字;所谓密钥,就是明文与密文之间的关系.为了保密,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编制密码,想要破译密码就要知道密钥.密码通讯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它的编制与破译都离不开数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杨公骥先生破译《巾舞歌辞》的经过,以及赵逵夫研究《巾舞歌辞》的一些情形。以杨公骥《巾舞歌辞》校本与赵逵夫《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奠舞)演出脚本研究》中的“复原本”进行对照,并列举赵文中错误10例,从而证明赵逵夫不是《巾舞歌辞》的破译者。  相似文献   

8.
中外古今文野雅俗都有“共同语言”。这,特别体现在神话和神话思维中。或以为这就是后设性、普遍性的“元语言”。这种元语言及其语法.神话思维及其原型意象和模式.具有某种解析或推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充当破译上古文化的“密码本”。叶舒宪等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便凭借这种文化人类学的密码本,就“永恒回归与《老子》”、“失乐园与《山海经》”、“幻想游历与《楚辞》”、“圣俗消长与《诗经》”、“引譬连类与《说文解字》”、“中心象征与《中庸》”的潜在对位关系做了独特的考察.并对这些号称神秘的典籍进行了独创性和现代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密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十分巨大 ,除了众所周知的军事国防方面的应用外 ,现代金融、贸易、生产等无不在大规模使用密码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人们对密码的依赖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千百万台计算机联结成的因特网上 ,用户的识别基本上是靠密码 .密码被破译就会产生危及安全的极严重的后果 .计算机“黑客”的作为 ,即为密码破译的一例 ,连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都未能幸免 ,可见密码编制的难度了 .由大整数因数分解的困难 ,人们研制成功一种“不可破译”的密码 :RSA体制密码 (见本刊 2 0 0 0年第 6期《大整数的因数分解问题》一…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重要典籍,历经数千年的承袭、破译和发挥,绵延至今不绝于世,虽不免有虚妄扭曲和伪科学成分掺杂其间,但拨开弥漫于《周易》研究、传播中的神秘色彩,运用现代哲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便不难发掘出蕴含于其中的丰富而颇有意义的辩证法精华。本文拟以贯串于《周易》中的“几”论思想为线索,联系实际地赋予其现代意义,以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周易》这部书很有自己的特点.韩愈曾说:“《易》奇而法,《诗》正而葩”.《周易》奇,奇就奇在它用筮和卦说明问题.西方人对此也刮目相看,把《周易》称之为东方神秘之书.西方人不明白它,有情可原,因为他们不太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华夏后裔,身置伟大祖国的文化氛围之中,对《周易》有所了解是必要的.笔者试就自己所了解到的点滴罗列出来,以期得到方家的指点与斧正.一、天行健所谓“天行健”就是说,上天德行刚健.《说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  相似文献   

12.
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不是一本刻意写成的书,它是干国祥这十几年教育思索与教育行走历程的梳理与提纯。对干国祥的“了解”是从《教师之友》、《师道》与《教师博览》等杂志开始的,当时就觉得他对教育的见解很有些与众不同。后来在网上读了他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又觉得他是个很有个性很有深度的语文教师。于是好窥人“隐私”的我便很  相似文献   

13.
河图的破译     
河图的破译邹崇光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流传下来的两个整数图①。春秋时代孔子曾提到河图。他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②汉代孔安国为这段《论语》作注时说:“河图者,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出世较晚,据说是大禹治水...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9,34(3):80-80
据2008年10月8日《新民晚报》消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科学家,日前同时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两篇论文,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破译”的两个功能基因分别称为GIF1和PROG1,前者在水稻灌浆的控制中起关键作用,被称为水稻的“营养师”;后者对水稻株型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被称为水稻的“造型师”。  相似文献   

15.
<正> 《诗经》分为《风》(即《国风》)、《雅》(《大雅》、《小雅》)、《颂》三大部分。对“风”“雅”“颂”三字如何理解,实际上已构成了探求《诗经》主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风”,是指“音乐和歌谣”;“国风”就是各国的音乐歌谣。有的同志还写道,对此,“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致的意见”(孙作云《说雅》(见《文史哲》1957年1月号;又见孙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6.
杜江 《湖南教育》2007,(6):39-40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形成了数的概念,就知道如何计数.《周易·系辞下》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所谓“结绳而治”,就是指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是一部极有研究价值的著作。而其“十翼”之中,又以《系辞》上、下篇最为重要。《系辞》虽然文句时有重复,文意亦间有不甚连贯之处,但表明了要建立完整体系的强烈要求,体现了儒道合流的明显趋势,比起一般儒学著作来,带有更浓厚的哲学意味。 《易传·系辞》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仅就其中有关易“?”的思想,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周易》、《诗经》、《山海经》等书所见“谓语+主语”格式看,上古汉语存在谓语在前、主语置后现象,不同于一般所谓“主谓倒装”句。《周易》“谓+主”格式的特点是以单音动词作谓语前置为主,《诗经》是以重叠式及连绵式形容词前置为主,《山海经》的特点则是单音形容词作谓语前置。  相似文献   

19.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18日宣告完成。科学家认为,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和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l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破译难度也最大。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相似文献   

20.
《周易》卦爻辞不仅蕴涵深刻的哲理,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先民真纯质朴的歌唱。《周易》中的古歌具有一定的数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通向《诗经》的最完美的锚垫。本文从文学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论述古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