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也是人学,文学的功能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审美层面,更指向超越功利价值的精神价值层面,教化人的心灵。在文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挖掘文学的育人“潜力”,推动文学教育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从课堂教学向校园文学、从专业教学向思想教育三个方向延伸,可实现大学生专业学习、素质习得、思想提升“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笑话是以"笑"为显著特征的文学体裁,相伴中国的正统文学发展至今,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学审美的角度从笑话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审美意蕴层面讨论其美学意义,并试图探索笑话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学传达力之于文学创造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技能层面、心能层面和艺能层面,而最本质的是后者,即文学传达力是创造与审美意象统一的文学形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探讨“空白”艺术问题,追述“空白”这一古老的美学概念的审美特性。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它嫁接到语文教学中,阐述“空白”在语文教材(文学文本)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审美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审美教育存在教育目的的非个体人审美教育、创造性审美品格的缺失、启示性审美教学的不力等三大问题。启示性审美教学强调从观念层面坚持审美教育目的的个体人生教育,从内容层面坚持审美品格的创造性教育,从操作层面坚持审美教学的启示性教学。由此,致力于开辟中国审美教育面对转型期中国人审美困惑的新路,以深化当下高校审美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文本呈现的可视性与文学审美的形象性结合.教学环节的互动性与文学审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教学内容的集成性与文学审美的认知功能相结合,通过探索多媒体教学技术元素和文学课教学审美元素的整合策略.使文学课教学过程立体化、现代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的"原生态"教学是指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在授课时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知识层面、审美层面、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并将这四个层面"润物细无声"地融会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表率下,通过拓展知识、体验美感、深入研究以及亲身实践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于师生共鸣、文本共鸣中体味文中精义。同时,通过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促使师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学具有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而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这就意味着,文学创作是从现实到审美的超越,超越性是文学创作基本特征,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途径。文学创作的超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学所具有的永恒的时代价值,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格,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这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无法取代的人文学科特有的精神功能.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的文学教学中,教师在观念层面上应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在技术层面上,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在实践层面上,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展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名著类课文与普通课文相比,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与教学价值。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解读文本的层面上,应该上升到文本审美的高度。通过审美化的教学将名著的营养、名著的价值充分地释放出来,才是名著类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存感性化和审美世俗化在今天的生命个体上已经融为一体,而这也成为当今人们对于文学认识的期待视野。文学研究乃至文学理论的教学应该加强对于这一时代审美精神和审美主流的关注。文学研究和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应将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作为新的切入点纳入课程体系,激活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进行。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深度完善,合理调整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深度激发汉语文学教学中潜藏的审美教育,是因为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探究审美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注重学生自助阅读、激发文学审美情趣,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思维,帮助学生质疑审美、形成创造性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文学审美情趣,较高文学审美思维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及文学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日常生活向着审美靠拢,当下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生现象,它们显示出文学写作渐渐呈现审美生活化、泛化的新型特质层面。它具体地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一,文学领域内,亚文学潮流的兴起。第二,追求生活感官享受,张扬欲望主题。第三,文学与影视联姻。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所说的文学活动一般是指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 ,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是人类社会文学现象的核心要素。文学活动的实质是文学传播 ,它以语言文字为符号 ,传递人的情感世界、美的理念和美的信息 ,因此 ,文学传播也属于审美传播的范畴。文学活动的审美传播特性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学校缺乏重视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就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促进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有效融合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尤其促进了我国当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但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对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把汉语言文学当中潜在的感性与理性成分充分挖掘并合理平衡,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阐述了审美教育在当今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影响,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这种审美教育的渗透,能对日后汉语言文学教学产生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顾梅珑新著《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著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著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有重要位置,但组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距离文学教育尚远。要让"失衡"的文学教学走向敞亮,就要确立"文学审美"的核心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当作文学教育的培育目标,把阅读课程化当作文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学鉴赏的本质意义在于审美,因此倡导开发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乃推进素质教育之必需。此文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未局限于社会学层面,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其美学意义,是颇有新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