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中,以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加以积极引导,实现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实效性。笔者从在"生活"中体验;在"做"中体验;在"比较"中体验;在"试错"中体验四个环节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品德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脱离具体的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课堂,只能是简单的硬性灌输,并不能对人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直接的意义,仍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已。马卡连柯也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思品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  相似文献   

4.
陈永秋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40+142-140,142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学习结果,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营造宽松氛围、创设多种情境、合作交流探究、注重多元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效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使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得以自由的伸展,提高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禹新颜 《考试周刊》2014,(50):73-74
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精彩的数学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有效的数学课堂,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关注预设细节,有效突破难点,捕捉精彩细节,促进有效生成,关注课堂调控细节,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6.
刘晟 《甘肃教育》2020,(3):184-184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讲授和灌输来掌握的。这些内容就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情感与道德体验,它是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判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则使学习过程具有了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根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特征,如何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因色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换位思考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国兵 《小学生》2010,(8):12-12
体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过程,尤其是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品德教育的过程无论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还是“认知——情感——行为”的过程,都少不了行为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张金芳 《学子》2013,(6):165
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常为了赶进度,比较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过程的推进,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我们还常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简单归结为其学习态度的好坏——听不听老师的话,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每个学生都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但难免会经历失败和挫折,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志聪 《新教师》2019,(12):34-35,2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再次补充,或者说是深化了的"二度提问"。课堂提问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智慧的"追问者"角色,及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有效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课堂追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尝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自己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本人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的思品课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状态、思考状态、认知达成状态、思想觉悟状态,从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并取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关注“学生注意了吗?” 课堂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新的理念,日益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作为德育教学的思想品德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课堂低效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课堂中这类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致使教学形式流于形式,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这种课堂无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教师语言繁琐重复。教师语言繁琐、随意性大、想问就问;评价式语言吝惜、简单、敷衍了事;学生回答完问题时.老师再次重复;分析文本观点唠唠叨叨。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通过改革课堂、用师爱来启发诱导学生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效”是指课堂要有效果、效益、还要有效率.实效教学是指通过一定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如何通过诱发动机、分层施教、展示过程、教给方法四个方面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一、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1.化虚为实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教师只作单纯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道德观点,很难激发起道德情感。如第一册《我换牙了》一课的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牙齿的种类,人为什么要换牙,爷爷奶奶的牙掉了为什么就不长了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提高了,从而把学生带入一种富有想象的空间之中。使学生理解小孩的牙掉了会再长出新牙来,爷爷奶奶的牙掉是因为他们的牙是恒牙,掉了不会再长,而我们的牙是乳牙,需要换成恒牙,所以牙掉了也不必害怕,没多长时间就会长出新的牙来。进而在明理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保护牙齿、爱护牙齿,养成保护口腔卫生的好习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故事说理,理解感悟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说理法。运用故事说理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诚信真可贵》一课时,选取《中华成语故事》中《曾子杀猪》的片段进行播放。《曾子杀猪》讲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  相似文献   

20.
品德课是一项关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其授课的主要内容融汇了当下社会中的文化精髓,也是对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高度提炼,引领我们从对社会的各色各幕审度,反观探求用何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更好的生活在社会中。这一切源于生活,作为小学的思品与社会课,基于学生的理解程度尚在成长发育中,对过于理论化的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孩子们的居于乡下,如此一来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如何能够回归生活体验的真谛,解决农村孩子品德课教育的有效性即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