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体字的“戱”字,由“虚”与“戈”组成,就是用虚假的戈对阵之意。就是说,“戯”是要在舞台上对阵战斗,不对阵,没有冲突,也就构不成“戱”。 戏剧家陈白尘说了一段很形象的话:“有一个人突然掉进一个很深的陷阱,他为了活命,就千方百计搏斗,这个挣扎搏斗的过程,就是戏。他如果是个很值得同情的人,他最后终于胜利了,就是喜剧;失败了,便是悲剧。陷阱,是个比喻,是指一个环境、一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电讯稿和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经常使用“今年以来”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不通的。我们平常说什么时候以来,不只是指时间起始,也指一个时段。“一九七六年以来”就包括一九七六年全年在内,“八月以来”就包括八月全月在内。还在九月内,即九月未完结,就不能说“九月以来”。当我们说“今年以来”的时候,今年总是没有完结的,因而这个“今年以来”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明俊 《今传媒》2005,(5):37-37
如果没有了广告,可能这个社会就很不正常。古代有“王婆卖瓜”,今天有“广告创意”,不用当王婆说得口干舌燥了。但每天就要接触那么多“创意”,实在有些疲劳,厌倦的情绪不断地出现。这厌倦更多地集中在一个“裸”字上。  相似文献   

5.
1、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 ,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政治工作报道是新闻报道 ,自然要遵循这个规律。政治工作报道特别是政治教育报道 ,如果没有多少事实作根基 ,只得“米不够 ,来添水” ,不是大道理罗列 ,就是体会、感受满篇 ,空洞无味 ,可读性自然差。如何让它实起来?用事实出来说话 ,报道者则可隐身其后 ,坐收“寥寥数语胜过空话千言”的效果。刊载在《解放军报》1995年8月22日江永红的一篇题为《从收发室看“四个教育”》的文章 ,就将政治教育报道做实了。当时围绕“四个教育”做的文章很多 ,但精品不多。什么原因呢?没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6.
围棋界元老华以刚是上海人,后来长年生活在北京。他说过一件事:有一次他家水管坏了,请北京的熟人来修。在修理中需要旁人拧个螺帽,那师傅说:“老华,往北拧!”华以刚虽在自己家里,一时却找不着北。为此,华老感叹:北京人有关东南西北的方位感特强,而上海人对前后左右的空间感特别敏感。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时评家们在议论某一具体社会现象时,通常能分得清“前后左右”,但倘若放到更大的思想语境中,就往往“找不着北”了。这是因为他们“只讲小道理,不讲大道理”,而“不明白大道理,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小道理”(庄周:《齐人物论》)。不懂大道理者所讲的小道理,大抵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鸡零狗碎、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自欺欺人的忸怩作态。这种“道理”,不讲也罢!  相似文献   

7.
一 提起舆论监督 ,新闻界同仁往往都面露难色。不是不愿意批评错误的东西 ,而是不愿意得罪人 ,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 ,甚至还包括掌有发稿权的领导。当然 ,为了伸张正义 ,得罪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该得罪的就得得罪 ,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 ,不能得罪。为什么 ?因为有个大道理管着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这话党章上没有 ,宪法上更没有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中也没有 ,但其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些新闻单位的老总 ,一谈到舆论监督 ,首先就要求记者“与人为善” ;一些领导同志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有人就曾不无偏激地说:“这个时代,哪怕让人批评都可以,至少证明了你的存在。最可怕的是没人议论你,人们根本忽视你的存在。”所以,人们宁可喜欢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棱角分明的人,也不喜欢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面瓜”。那么,一个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9.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10.
以诺 《东南传播》2010,(8):I0001-I0001
汉文化,我们习惯了说“博大精深”,其实说多了,我们对这个词反而没有什么样的切身感受。而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发现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词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时,这个博大精深的感受才会凸显出来。比如“明天”这个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多,我很难过”“没有粮食吃饿死人,没有精神食粮吃,也要饿死人。害死人。现在的孩子是处于半饥饿状态。饿,就饥不择食,手抄本就到处流传;青少年犯罪多,原因之一就是看手抄本。胡德华同志说,她有负疚的心情。这个话语重心长,我听了很难过。”这是陈翰伯十年前在庐山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上讲的一段话。当时,他以一个老出版工作领导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知。大声呼喊:救救孩子,希望编辑出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作家们,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他说:“希望工作不是在这次会上结束,而是在会后开始。希望会后迎来一个春天,这是孩子、父母、教师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你成为中国首富,我还得教你一招。”诸葛亮沉思了好久,抬头对刘备说,“有了目标,有了战略构想,你还需要懂得怎样去实现这个战略。” 刘备心想,幸亏我没有付费,否则这后半截就出不来了。于是,他问:“怎样去实现这个战略构想呢?” 诸葛亮说:“实现这个战略构想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你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所以你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时间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13.
邹鹏 《兰台内外》2007,(5):51-51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中美作家会议。在闭会后的酒席上。两国作家喝了一些茅台酒,兴致盎然。酒席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让我国著名作家蒋子龙猜个谜语,并“吹嘘”说:“这个谜语我讲了20年,没有一个人猜得破。”蒋子龙也对他“吹牛”说:“我从3岁就开始猜谜语,还没有碰到猜不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林升栋 《青年记者》2016,(13):69-71
当前,我国的反腐工作如火如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和政府在反腐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赢得了民心. 但是,现今的反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说过一个选人用人的困难.在一个腐败“重灾区”的市,他们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找能够做县委书记的人选,省委组织部在这个市直接谈话的就有622人,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上排在第二位的,比较靠前了,不久就“进去”了.还有一个排位也是比较靠前的,而且他还自荐,说打保票没有问题,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时候,推荐他的人也不算少,但这个人也是在一个月内就“进去”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0年钟声响过 ,一直让全世界提心吊胆的千年虫终于被制伏。虽然它也在某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扑腾了几下 ,甚至还有可能在今后几个月里再死而不僵地动弹动弹 ,但总归是成不了气候了。没有花钱的不是。全世界花了3000亿美元 ,动用了空前多的人力物力 ,总算把这条历史上最难捉的虫捉住了。30多年前的一个小疏忽竟然吞掉恁多钱 ,还差点酿成全球之灾 ,这件事光想想就够人出一身虚汗。所谓“小洞不补 ,大洞叫苦” ,这大道理谁都明白 ,但一边说 ,一边却在不遗余力地把洞越撑越大 ,等到大到谁都看得清楚了 ,这才吓了一大跳 :赶紧补吧。…  相似文献   

16.
再论修养     
记得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借用这个意思,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理论素养的新闻工作者,是难以胜任工作,写出有影响有力度的作品的。 可惜一个时期以来,这个基本道理正在受到漠视,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和实践中,“理论”确有被淡化的趋势。较普遍的一种倾向是视学习理论、提高素养为“软档”,也是  相似文献   

17.
这篇小文章,两年前就想写,标题打算叫做《我也“左”了一回》。一想,这个标题不大好,因此放下了。这两天注意到一个新情况,很高兴,便又来了劲头,并且改用现在这个题目。是怎么回事呢?请让我往下说。两年前,一家出版社出我的一本书,我要求看清样。责任编辑是老朋友,表示求之不得,十分感谢。又千里迢迢打电话来,简直是用恳求的语气说:“请你老人家一定要注意数目字。”我很奇怪何以他这样郑重实事,过去似乎没有这么严重。他说,他们去年有一本书,被查出来两百多个错。他说绝对不可能,那本书统共才十多万字,哪能错那么多?自…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身之本,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新闻报道。所以,有人说,调查研究是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桥梁”,是新闻报道的“接生婆”,这是很有哲理的。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把两者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调查研究这一座“桥”。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母体,新闻报道则是客观事实的产儿,而产儿的问世,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接生婆”。  相似文献   

19.
闲话不闲听     
一次,我在一个乡机关食堂吃饭,一位熟人开玩笑地说:“怎么也没给你单炒两个菜?”另一个人马上接过话茬:“连县委书记来都吃蒜头啃凉馍呢,甭说他!”如果不介意,这话就在一阵笑声中过去了。可我当时多了个心眼,这个乡离县委住地偏远,怎么这人一张口就说到县委书记呢!况且说的有鼻子有眼。常言说,无风不起浪,这事莫非  相似文献   

20.
由一个意思(或事物,或事物的一个方面)转到相反或相对立的另一个意思(或另一事物,或事物的另一方面),即是转折;转折的前后两项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如:“尽管天气很冷,可是他却觉着很热。”前项说“冷”,后项说“热”,二者意义相反,由前者到后者即是转折,前后两项的关系就是转折关系。再如:“阿多虽然接连三日三夜没有睡,却还不见怎么倦。”(矛盾《春蚕》)后项所说的“不见怎么倦”,其相应的对立项应是疲倦,可是这个意思前项并没有明说,而是隐含在“三日三夜没有睡”这个事实中;换句话说,与“不见怎么倦”相对立的疲倦这个意思是从“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