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中外的大学书院不管按何种模式运行,对书院最普遍的理念共识是书院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动性”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核心。“学生能动性”是学生为发生改变积极设定目标、进行反思、做出负责任行动的能力,“学生能动性”不是学生固有的品质,需要在“互动”的环境中培养,能动程度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度。培养“学生能动性”是信息技术时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迫切诉求,但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学生能动性”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多。大学书院作为人才培养创新的试验田,“学生能动性”培养应成为重要着力点,大学书院应从情感氛围、师生互动、通识课程、学生自治、选择机会等方面着眼,促进学生能动发展,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老师,您的左边是学生,您的右边是学生,您的前面是学生,您的后面还是学生,学生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您周围,那么,学生可分为几类?如何才能因势利导,促成不同“内在质地”的学生完满发展呢?刁难型学生刁难型学生上课喊“老师好”会让老师“震耳欲聋”,但你又必须面带微笑地“笑纳”。创造一切机会找茬、调皮、捣蛋是他们课堂的基本表现。课上,他们似听非听,似看非看,见机行事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怪问题,以彰显他们的独立特行。例如,“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耍嘴皮子、斗嘴、舌战、绕弯弯、搞笑是他们的拿手“绝活”,颇有信手拈来、毫不费劲之…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班级是以班级成员为中心,以班级成员管理自治为运行机制的新型班级组织。它是开放的组织管理体系,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一种“竞争力匹配与调和”模型。实践中,可以通过重新树立学生领导力权威、营造“可以犯错”的学生领导力执行氛围、重新确立学生领导力执行的目标等途径和手段来实现班级组织转型和学生领导力变革。新时期,提升学生领导力水平,树立学生自治意识是首要前提,维护学生领导权威是重要保障,变革班级组织架构是关键步骤,完善班级纪律规定是基础环节。只有改变传统“德育式”和“法治化”的教育实践方式,才能实现“通过教育的纪律”、学生个体的纪律化和“美化集体的纪律”。  相似文献   

4.
“另类歌谣”是一种在学生中间比较流行的语言调侃、内容低俗且有一种顺口溜意味的“新歌谣”。其一般都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或流行歌曲改编而成,主要是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讽刺、嘲弄,戏谑和规劝,在貌似轻松、语言幽默的“另类歌谣”背后却隐含着学生的困惑、迷惘乃至焦虑与激愤。“另类歌谣”是学生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朴素表达形式,但其中的一些负面内容反映的却是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消极文化,这种消极文化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妨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消除“另类歌谣”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校必须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加强学生积极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动态”就是采用“综艺化”、“民主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它研究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它首先研究的是学生,然后才研究适合学生兴趣以及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师生的双边互动,“动”是其核心,通过“动”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提问质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三为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存于教学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和学是互相依存的。构成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教学就变成了“自学”,而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落实教学计划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起决定作用,这是客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近年争议颇多的“学生消费者”问题,试图对概念本身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界定。其中,包括“学生消费者”提出的背景、“学生消费者”的外部环境——高等教育市场分析、“学生消费者”的定位,并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者”群体,高校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1.
“习惯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良好的习惯”。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的经验之一。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单有老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教学只是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着“假学”、“假懂”、“假做”、“假听”等假象,为此我认为学生学习也要“打假”,因为只有重视发现和矫正学生学习中的五种假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学生行为上的“不是”都是有原因的,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准确分析学生的“不是”之“是”,才能转变学生的“不是”,抑或容忍、接纳学生的“不是”。  相似文献   

14.
陶冶 《天津教育》2008,(4):50-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师观,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二是转变学生观,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三是转变教学观,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15.
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既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力”,也追求崇高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平等、正义等“学生权利”,这是19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旨。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看、听、想、读、写、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进发天性,发挥灵性。  相似文献   

17.
"爱生"新说     
众所周知,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热爱学生”的具体内涵而言,许多人却有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现实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好,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种“爱生”的注脚。其实,“爱生”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与关心学生上。  相似文献   

18.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学生主体”命题的确立、学生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化三个阶段。这一演进历程不仅是“学生主体”由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再到更加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学生主体研究不断克服两种极端倾向的矛盾,但始终未能逃离左右摇摆规律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先后在“潜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理论影响下,在20世纪完成了专业化的历程。学生事务定时经,以学生事务及其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专门设置的机构,职业化的工作岗位和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等为标志特征。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学习”,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