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奥运会我国田径竞争实力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历届全运会与奥运会的田径成绩、我国后备选手实力、我国田径主要战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运会与奥运会田径成绩趋势预测、专家预测、全运会与奥运会田径成绩均值比较、优秀后备选手实力分析以及我国田径主要战绩分析等5个方面对2008年我国田径竞争实力做了预测与分析,运用这5个方面的预测信息对2008年奥运会我国各田径项目竞争实力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奥运会第四阶段看世界田径竞争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是世界第一运动盛会,田径是金牌最多的一项。要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田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得田径者得天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某一届奥运会看金牌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全部奥运会看金牌分布,对于近来才参加过奥运会的国家也不适合。本文以我国学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田径运动2008年奥运争光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冰 《体育科学》2003,23(4):65-68
分析了目前奥运会田径比赛格局和发展趋势及我国田径的相对强项和参加近几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的情况;指出了我国田径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我国2008年“奥运争光计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现场直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透视出了当今奥运田径比赛实力的格局状况.根据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表现,提出了我国今后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4雅典奥运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田径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从而坐上了本届奥运会金牌榜总数的第三把交椅,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清醒地认识到了危机:中国传统项目的潜力以趋于殆尽,乒乓球、羽毛球和举重的24枚金牌拿了17枚。相反,田径、游泳、赛艇3大项119枚金牌.只有田径拿了1枚金牌。我国田径运动员在2000年奥运会上的表现令田径界感到尴尬。在未来两届奥运会中,我国竞技体育要想保持已经取得的世界第二集团的领先位置。早日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实现奥运会争光计划,要大力发展田径运动已是无可置疑的。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到那时,东方文明古国的现代形象将更加引起世人的关注。与此同时,世人的目光将更多地投向田径场、因为田径是基础,田径场上金悼最多,亮点最多,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体育强国之所以多年雄霸奥运会金牌榜前列,与他们雄厚的田径实力密切相关。我国田径有一定的实力,也有过辉煌,但大起大落,有的项目仅仅是昙花一现。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积极备战奥运会,将有负重望,有负重托,与主办国的身份不符。面对“主场作战”的有利条件,我国田径应抓住契机,筹划未来。  相似文献   

6.
田径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 ,男、女共有 46个项目 ,36 8个名次。中国田径队在第 2 7届奥运会上 ,只获得了女子 2 0 km竞走冠军 ,女子 10 0 0 0 m第 7名 ,女子 4× 10 0 m第 8名共 3项。下届奥运会哪些项目有希望突破呢 ?本文统计了 2 0 0 0年田径全国最好成绩并与奥运会成绩和世界最好成绩做一比较 ,看目前我国田径各项运动水平在奥运会与世界田径运动中的位置 ,找出优势项目 ,备战下届奥运会。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 0 0 0年全国田径最好成绩 ,第 2 7届奥运会第 8名成绩 ,2 0 0 0年世界田径最好成绩。1.2 研究方法数据统计 ,对比…  相似文献   

7.
第2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于2008年8月15~24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来自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的2519名运动员(男1225,女1096)报名参加了47个项目的角逐。田径是北京奥运会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约占总参赛运动员人数的将近四分之一。由于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人数超过雅典奥运会103人,以及增加了女子3000米障碍项目的比赛,使田径项目比赛总项数达到47项。所以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是有史以来设项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奥运会田径比赛。  相似文献   

8.
论第26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第26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特点。旨在为训练管理和决策部门规划我国田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径项目历来是奥运会上的重头戏。然而中国田径军团乃至亚洲田径军团在历次奥运会上无一不是以弱势登场亮相。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的田径又能走多远呢?笔者近日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堂。 “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田径在悉尼奥运会上力争的金牌数目是1枚,而不是像有的媒体所说的1至2枚。”尚修堂首先澄清了前一段某些媒体的“误导”。他说:“对田径来说,悉尼奥运  相似文献   

10.
田径运动是基础奥运项目,也是历届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田径运动目前与世界田径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表明了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具有很大空间。介于以上理由,研究各国在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表现实力,探讨各国的优势项群地域归属及目前国际田径竞争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目前田径实力,找出问题,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23~2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了我国田径的整体实力,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女子投掷和男子跳跃四大类项目为我国奥运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链球和男子竞走等项目为奥运会田径新兴潜优势项目;田径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争金夺牌的项目偏少,优势项目成绩稳定性差,滑坡现象普遍存在,参赛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大量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应作为我国田径运动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第28、29届奥运会我国田径目标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统计分析23-27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名次,1998年-2000年田径各单项进入世界前50位的人数和近几年青少年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成绩,制这出我国在28、29届奥运会上田径夺取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世界排名的目标,认为在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要恢复到25、26届奥运会时的水平,在29届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3.
孙铭珠 《体育博览》2011,(7X):16-16
本文通过对广州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前三名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最好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当前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基本现状,清醒认识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存在的不足,为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云 《中华武术》2004,(11):5-6
2004年8月,在雅典结束的第28届奥运会上,亚洲运动员共获得4枚田径金牌,使得奥运会历史上亚洲的田径金牌数累计达到了15枚,并创下了一届奥运会亚洲夺得田径金牌数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一个国家田径水平的高低,常常会影响到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田径又是奥运会上金牌最多的项目,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誉。我国田径近几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少数项目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但因不适应奥运会赛制 ,决赛中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试对奥运会与全运会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赛制的差异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 ,供备战 2 0 0 4雅典奥运会的我国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队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竞走是我国田径的重点项目之一,但在200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全军覆没。虽然在2004年世界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雅典奥运会却未能获得奖牌。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的技术风格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认为在重视竞走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能力的训练是夺取奖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田径世锦赛,牙买加田径队以绝对实力“统治”田径短跑,文章剖析了牙买加田径取得辉煌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对我国田径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牙买加运动员具有先天优越的田径短跑基因;健全的田径培养与选拔机制;群众体育的强大支撑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反传统化的田径训练理念,运动项目深化计划,成就了牙买加田径的辉煌。对于中国田径发展具有以下启示:(1)举国体制下多关注冷门项目;(2)走出去的训练体制。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是历届奥运会中设项最多的项目,也是奖牌最多的项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达到46项,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众所周知,我国的田径水平是不高的,因此,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田径发展简史》一书问世了。这是我国田径界的一件喜事。这本书搜集了我国古代、近代(包括解放区)、现代的田径运动史料。其中,近代部分收集了旧中国一至七届全国运动会、参加第十、十一、十四届奥运会、第一至十届远东运动会田径比赛的成绩和解放区田径运动概况等资料。现代部分有解放后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的进展与现状、历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新中国参加国际田径活动等情况。书中对台湾省田径活动的历史情况也做了介绍。内容丰富,为研究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依据。因此,它的出版,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