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08年底.参加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230万人(不计重复),累计报考科次约4.62亿,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57.5万人.自考的规模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培养了大批时代和社会急需的人才。但自考制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自考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对自考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以及如何促进自考生就业问题方面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自考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自考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本文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身的特点来分析自考毕业生难就业的状况及成因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自考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因而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着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身的特点来分析自考毕业生难就业的状况及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贯彻实施,孕育了我国民办高校的生成,带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提高了自学考试的质量,推动和促进了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民办高等教育呈现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但是,当自学考试在民办高校中进行全日制教学时,"自学"的性质得到改变。针对自学考试教育在民办高校总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扩大民办高校在自学考试教育中的自主权;拓宽层次,完善功能;创新具有自考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民办高校为主体,进行自学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农村自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4年开办以来,历经十七个春秋,共设置本专科专业100余种,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5万余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面临知识全球化、教育现代化、普通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并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加之自考组织形式的重复和频繁,高等自学考试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反思高等自学考试的长处和短处,研究新形势下巩固自学考试成绩,保证自学考试的社会声誉(国内国际)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据一些省市考试中心自考处有关人士介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开放性、灵活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培养了大批专、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中已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而从国外来看,自学考试与国外的开放大学、公开大学在教考分离、教学模式、考试标准等方面几近接轨,因此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学认可中国自考的学历和课程成绩。目前,已明确表示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和学历的大学是:英国 Lancaster、 Leeds、 Birmingham、 Liverpool、 Manchaster、 Sneffied大学和伦敦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协会 16所成员大学、加…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管理队伍中,有一位神情自若、默默奉献的老同志。他就是从事自学考试管理工作达二十个春秋的尤建国同志。尤建国是“文革”后较早进入成人教育管理岗位的同志。他自1982年开始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1985年以来始终负责学校自学考试管理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截止目前,河北农大开考的各专业自考毕业生已达2万多人,在籍自考生3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初自学考试开展以来,河北省自学考试事业就以其健康、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本省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空前优势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结合,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选拔了大批人才。截止日前,全省在籍考生60多万人,是该省所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5倍,已有14万大中专自考毕业生在社会各个岗位发挥作用。仅1999年一年,就有自考毕业生2万多人,相当于全省普通高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本文结合自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社会助学在自考制度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针对社会助学活动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重要环节,是学与考的联结纽带.提高社会助学质量是进一步发挥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自考社会助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建立自考社会助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保证自考助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它面向社会大众,采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试选拔。作为自考助学的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自考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的自考助学教学措施培养自考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自学考试和自考生所面临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呼吁社会公平正确地对待自学考试,给广大自考毕业生一施展才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简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素质教育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郁  仲海宁 《江苏高教》2002,(6):114-115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试教育弊端的分析,提出了对自学考试考生进行素质教育,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素质教育系统的途径。文章认为,要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素质教育,必须从自考机构和社会助学组织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为自考生创造出良好的素质教育的氛围。通过改革,自学考试最终将会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 1 981年试点以来 ,已有 2 0年的历史了。 2 0年来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 2 90多万人 ,中专毕业生 40多万人 ,其中 2 0 0 0年毕业 45万多人。累计报考 1亿多人次 ,目前在籍考生 1 680万人 ,高等教育自考专业从试点的少数几个专业发展到今天已覆盖 1 1个一级学科门类 ,2 39种专业。目前全国平均每万人中就有 56人参加自考 ,北京万人报考率达到 1 66人 ,在全国高等教育 1 1 %的毛入学率中 ,自学考试贡献了 2 .5百分点。自学考试的迅猛发展 ,要求对自考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一、自学考试档案…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发展的框架,决定了自考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认为应将课程体系结构图与分级化课程体系引入自学考试,以此作为加强自考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自考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自考生是伴随着我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出现的新群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它接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但自考生就业问题一直存在诸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自考社会助学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考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与"考"的桥梁。提高自考助学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对保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良性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明确自考助学教育内涵,寻求自考助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提高自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马捷 《成人教育》2006,(9):62-6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力军。但随着各种教育形式的不断涌现,参加自考的人员逐年减少,这就要求自学考试加快改革和创新的力度,面向人才紧缺行业开展自考工作,拓展自学考试的发展空间。煤炭行业人才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通过在煤炭行业实施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政府、高校、企业相结合,面向煤炭行业,优化结构、扩大功能、强化管理,以质取胜、全方位发展自考的“订单式”培养之路,为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制订开考计划及自考助学班管理体制的探讨谭淑琴吉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体制;自考助学班是以助学方式提高自学质量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的是要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亟须的建设人才。围绕保证教学质量、培...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创办以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自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近几年尤为严重。如何面对现实,走出困境,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考之路,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