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办理纷繁复杂的洋务和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一个特殊的外交机构。它是洋务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桥梁。它在清末几十年的历史中,在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总理衙门设置后,清政府的军机之权、各国通商事务,乃至一切新政活动,皆汇总其门下,简单地用“洋奴机构”、“卖国机构”、“半殖民地的标志”来评价它是不科学的,它作为新事物在当时的出现以及所起的作用,是应该探讨的。一、总理衙门的设置顺应了历…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一节是属经济史范畴的课,理论性强,内容又比较枯燥,教师不容易教,学生也不愿听,历来是近代史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上学期,南汇县中学黄建初同志上了这个内容的研究课,反映较好,现将课后的评议整理如下: 一、设计严密,条理清楚《洋务运动》是修订本教材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讲授一开始,黄老师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从提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着手,导入新课。接着指出,正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而使学生明了总理衙门的性质以及它的设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引出这一目。在讲解前因后果,交代来龙去脉,点明结果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解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虽以破产而告终,但作为古老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实践,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4.
严复与西学     
<正>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扣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就被迫开始走上学习西方的艰难途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个别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开明人物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这是一场颇具规模的学习西方运动,但是洋务派对于西方的认知还很肤浅,只知有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四章“洋务运动”一节教材,概括地表述了洋务运动的面貌,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有力地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实质,说明了它的历史作用。但是,要把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讲清楚、讲透彻,确实不易。洋务运动,从开始到彻底破产,前后历经三十五年,几乎占去了中国近代史的二分之一时间,正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并基本上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时期。洋务运动的全部历史内容,与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着的,涉及的问题既多又广。只有把这三十五年的洋务运动历史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搞清楚,搞透彻,才  相似文献   

6.
[重点难点解析]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外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干涉和控制加强。清政府内部,以恭亲王奕訢和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以中国的纲  相似文献   

7.
陈善同评传     
清末侍御史陈善同生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正是清朝日趋瓦解,内外交困,政治极端腐败的年代。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使得中外反动势力步步勾结,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也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至一八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清政府。此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至1895年结束,几乎占中国近代史一半时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问题之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关系到当时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大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通过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一、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洋务运动的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即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西学为用”即以学习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手段是矛盾的,这对矛盾是洋务运动最后破产的根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总理衙门的设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 2.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认识这个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难点: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教具: 课文插图和自制《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海军、民用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相似文献   

10.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外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干涉和控制加强。清政府内部。以恭亲王奕祈和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体,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农民战争的评价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有人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落后倒退”,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则是“阻止了中国的后退”;还有人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太平天国不打外国侵略者而一如既往地武力进攻清政府,还和英国侵略军头目拉拉扯扯……其结果是加速了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所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客观历史作用绝不是延缓了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在论述义和团盲目排外色彩时,有些学者认为:“义和团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还要根绝一切与近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关系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教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是国家资本的发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恶性膨胀,牢牢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几乎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由此诞生。在以后近百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数度得到发展,但长期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国家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制。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两大近代阶级也相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是国家资本的发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恶性膨胀,牢牢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几乎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由此诞生。在以后近百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数度得到发展,但长期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国家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制。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两大近代阶级也相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其直接原因是这一时期清政府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推行了三次变革,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变革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笔者认为戊戌变法受洋务运动的影响甚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从19世纪60年代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惨败,用事实证明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