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许多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高校从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遇到许多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是陕西省首家实行完全学分制高校,近八年循序渐进的学分制改革实现了从学年制教学向学分制教学的平稳过渡,虽然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重要的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且探索出了一套学分制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模式与经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创建和完善中国学分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分制的认识和行为误区由于我国的教学管理体制长期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学年制 ,使人们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对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对实行学分制的意义缺乏了解 ,往往是由于大势所趋或新鲜感去搞学分制 ;也由于长期实行学年制的惯性作用 ,往往不太容易把握住学分制的合理成分。因此 ,执行起来会产生各种偏差。1.为学分制而实行学分制。这是一种起始动因带有盲目性的学分制。单凭“国外都搞学分制”、“别的高校也搞学分制”、“听说学分制比学年制先进 ,搞改革就得搞学分制”等心态去赶学分制的时髦。对为什么要搞学分制…  相似文献   

3.
创新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的新视角,是探索学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高校纷纷实施创新学分制,撬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网上调研、实地走访等发现,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学分制的过程中面临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组织保障等重重困境。为推动学分制的深入实施,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可以从完善教学体制、健全管理体制、优化师资队伍以及营建创新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学分制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丽霞 《文教资料》2008,(1):150-152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是对传统学年制教学体制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对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认为实施学分制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制定科学选课制、实行导师制和学生评价制、建立多维学生管理体制等构建学分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完全学分制下的德育工作新思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完全学分制下的德育工作新思维吴兴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实行完全的学分制(与此相区别的是部分学分制)已势在必行。完全学分制不只是一种教学体制的改变,它对现有高教体制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自然,它也将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将对...  相似文献   

7.
浅议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瓶颈:政策缺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亓永平 《江苏高教》2006,(5):151-152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至今已有20年。《决定》明确指出,高校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从表面上看,许多高校都实施了学分制,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只有极少数高校真正实施了完全学分制。影响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原因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原有成人高等教育照搬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实行以严格计划性为特征的学年制。这种管理制度在整个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高等教育不得不做出积极回应:改革单一的学年制,试行学分制。但由于体制的惰性,改革尚不能完全摆脱旧的痕迹,从而使目前的学制呈现新旧交替的过渡特征。学年学分制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有特殊的背景条件,要求管理体制更具灵活适用性。因此,它可以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先采用学年学分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最终实现向学分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学分制的实施不仅仅对各高校带来教学管理体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层次的转变,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面对学分制带来的挑战,我们积极思考研究应对策略:革新班级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双师”制;创新学生管理体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相对学年制而言,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试行学分制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试行学分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引起了高教界的普遍重视。1985年我国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也肯定了试行学分制的试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积极“取验”,准备试行。学分制取代学年制似乎将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一个普遍发展趋势。然而,高校改学年制为学分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而是一项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校正兴起“学分制”热,笔者试图通过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实行学分制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且提出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逐渐向学分制过渡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校正兴起“学分制”热,笔者试图通过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实行学分制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且提出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逐渐向学分制过渡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实行学分制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特点的必然选择。建国后学分制在中国高校的实施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从1950年“暂用学分制”到1952年全面学习苏联完全推行学年制,再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分制”,可谓“一波三折”,但直到今天,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实行仍是冠以学分制之名,实为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优越性远未发挥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着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呢?本文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学分制具有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鲜明特点,它的实行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同时必将对高校原有的各项工作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相配套的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以往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等进行相庆的调查,以保证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学分制与我国原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成为学分制在我国一些高校尚未顺利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新型高校学生“立交桥”管理模式,以促进学分制教学体制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深化,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进而到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在各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面临诸多与之前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问题。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中,应结合各学校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澄清对学分制的一些模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和人们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学分制的模糊认识有关。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有: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学分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学分制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就是完全的学分制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废除学年制、实行学分制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澄清这些模糊认识,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谈改学年制为学分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学年制为学分制是教学制度和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1978年教育部提出,可以试行“学分制”,但至今极大多数高校并未实行学分制。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实行学分制的看法不一致,有的认为实行学分制,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颇有好处;有的认为,学分制与现行的学年制差不多,实行后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收效。其次,要实行学分制,需要一套严密而较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搞不好怕给教学工作带来混乱。据此情况,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学分制的概况,着重谈谈实行学分制的优越性,也提出一些建议,以引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稳妥地推进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相对学年制而言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学分制优势的发挥受到学校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制约,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际情况看,都还不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我们只有逐步创造条件,稳步地推动学分制改革才能避免工作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历史时期 ,大学德育具有不同的实施模式与方法。随着我国高教改革的深入 ,实行完全学分制已成为各个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完全学分制具有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显著特点 ,它的实行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将对高校管理 ,尤其是高校的德育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