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台山县内侨资充足,乡族势力充分发动香港、海外台山人进行公路建设投资。公路通车后,勷办公路的乡族绅商、华侨都投资组建了行车公司。但是,台山县路潮此起彼伏,路权斗争持续多年。最终县政府“还路于民”,形成了台山县路权分散、各自为政的格局。选取台山县的路权斗争作个案研究,分析参与公路建设的县政府、绅商、海外台山人等力量如何分享路权和公路运输的利润,从而反映近代侨乡社会治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促使德国加紧谋取在华利益,其中铁路路权的掠夺是德国侵略活动的重要部分。德国采取多种不同的手段对中国铁路路权进行掠夺,从最初的争夺路料,到后来的资本输出以及争夺铁路承建权,这些都给近代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暴露了其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铁路史上许多事件都与李鸿章有密切关系,经他亲手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铁路权几乎丧失殆尽;但他早期也曾为维护路权与外国侵略者抗争,为中国自建铁路而奔波努力。本文试就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与铁路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关于中外交涉路权问题外国资本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的阴谋活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们的“主要野心是想使中国进入铁路时代,一半是为有投资的场所,一半是为深入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4.
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赎路情结虽然使政府和民间一度呈现出激进的排拒外债态势,然而,文明排外却并未形成对铁路外债全面的抵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这种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清末新闻法规的产生及具体内容,探讨了清末新闻法规与近代报案、近代报业的关系问题,认为清末新闻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了晚清政府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不开放,不改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招致了灭亡的命运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和实业救国的热潮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置了一些专门性的农业机构、颁布了有利于近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开办了一些农业学校和农业科研机构。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芦汉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贯通腹地南北、竣工最早的一条长途铁路干线建筑芦汉铁路的资金来源不外乎商股、官币和洋债三项,按所占比例,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以官款筹建铁路的阶段(1889~1890);二、官款、洋债并用建筑铁路的阶段(1895~1906);三、以洋债赎回路权的阶段(1906~1910)。清政府对芦汉铁路的政策经历了由商办到官督商办的过程,在近代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这有其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而在官督商办下,举借外债,丧失路权,又带有时代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近代前期,列强为了把中国永远变成其殖民地。为了维护侵华权益,极力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维护其侵华工具——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在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问题上,列强和中国反动政府的政策是一致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问世以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在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宏观研究,近代中国大学的个案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由于中国近代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各异.从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具体的区域性人物和事件,并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的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事功上对古今似有偏重,但司马迁基本上还是坚持了等视古今的理性态度。因古今在揭示天人关系上的同等地位,司马迁既反对崇古也反对厚今。因而在处理古今关系上他强调“古今一体”而要求通晓古今之变。司马迁对古今的态度及其对古今关系的认识与其历史观密切相关。因古今时长的可调性,从宏观上看,司马迁在审视古今历史发展的总体历程时采取了循环论模式;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司马迁在审视具体的古今变化时又秉持明显的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文化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的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章还提出了新疆"疆魂"的概念以及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翻译在现代白话文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帮助现代白话文建构句法、文法,输入了语料语汇,而且翻译为白话文人文人诗提供了摹本,创造了实验园地,从而加速了白话文人文人诗的进程,为新文学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翻译也给现代白话文造成负面影响,留下恶性欧化的硬伤。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分析、研究,着重说明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企业内部审计将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分析其与德国双元制的相似点及区别。提出我国现代学徒制产生的三个原因以及产生的历程。通过文献统计分析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规律,采用不同案例来描述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发展现状,由三个试点方案文件分析得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核心思想及工作导向。从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四个主要困境,并给与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刍议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章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重新构建我国大学理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构建现代大学理念是我国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追溯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历史,总结现代大学理念的演进规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及大学理念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构建现代大学理念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现代传媒环境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其运行方式的先进性和蕴含内容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带来双重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