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寒冰  陈娴 《物理教师》2006,27(3):48-50,F0003
1问题的提出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一般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它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所以也叫潜在课程.近期的研究拓展了隐性课程的范围.人们把有些预期的课程也规划为隐性课程,更注重隐性课程的“意图性”和“隐蔽性”.这意味着隐性课程的研究已由注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这种概念的扩大对于研究隐性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讲评试卷“三部曲”福建李圣添讲评试卷是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讲评试卷可以分为三步进行:讲命题意图。无论哪一类型的试题.都蕴含着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命题意图.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因此,讲评试卷时,首...  相似文献   

3.
数学选择题是一种常用的题型,通常是指单重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通过解选择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双基”以及准确地判断是非、摒弃谬误的能力.因此,编拟选择题时,必须注意选择题的内部结构特点,确定编拟的意图,精心设计,从而编拟出优秀的选择题.编拟选择题有几个“一字诀”.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写作学科发展到今天,已是繁花锦族,千姿百态,传统写作不断创新,写作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应用写作与基础写作相比,应用写作可归纳出以下特点:一、主旨单一且明白显露主旨是指作者的写作动机或称意图。一篇文章.不管是叙述事情,或是陈述观点.或是介绍事物,或是抒发感情,就连写作广告,都有自己明确的意图。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最通俗说明。在文学作品中.主旨是指作家对他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评价和“客观思想”,即由艺术形象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不随着作家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教材(人教版)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在课中穿插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它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大纲“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让爱好数学的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如何正确领会编的编写意图,如何发挥“读、想、做”的教学功能?本人认为教材中的“读、想、做”至少可以发挥以下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以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的显现出来。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教师有意图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对学生进行的追问,则更能展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的目的就是探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追问的几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Step1.Revision 1.Listen to a song“The signs in the park”.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气氛,并为本课学习作铺垫。(图片)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市级“思品课评优活动”,听完十节课后,我十分遗憾地发现,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教师还投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更没有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地在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她们只讲教材“正文部分”的内容,而对于新教材中的“故事”、“做一做”、“说一说”.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俗话说:“棒打出孝子。”其实,对性格特别的孩子会适得其反.越打越不听话,只能智取而不可强攻。  相似文献   

12.
从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谈核心概念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稼红 《数学教学》2009,(9):F0002-F0002,1
文从“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应按先倾斜角后斜率的顺序呈现,并认为这样的处理才是“自然的,逻辑性强”.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没有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1.整体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把握要着眼于整体,放眼全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原则1.渗透性原则。又称隐形教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说的是悄悄地潜入,无声地...  相似文献   

14.
在解答有关非谓语动词的试题时.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以确定所选动词是该用“非谓语动词还是谓语动词”形式为主要考点的试题.此时许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本文拟结合相关考题,介绍此类试题的判断方法,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提高答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严卫林 《山东教育》2005,(35):30-3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市级“思品课评优活动”,十位教师所授的同为山东版七年级新教材,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三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听完10节课后.我十分遗憾地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教师还没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6.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孙子定理”的设计意图及课堂宴录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09)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鸣”。华老师接受挑战,敢为人先.把数学名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把数学外在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火热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课例是“发现式复习课型”的创新运用,其具体设计意图和程序安排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复习效率,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第三册《白马篇》有这样两句:“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对这两句,课注释说:“宿昔秉良弓:平对手执良弓。宿,平时。昔,过去。梏矢何参差: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不整齐。”笔认为。这两个注释中,对“宿”、“昔”和“参差”的解释都欠妥。因为一方面“平时”和“过去”这两个意思.在汉语里无论如何也揉不到一块.违背汉语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参差不齐”,这个解释与作要刻画的主人公的英武形象的意图相矛盾.甚至破坏了人物形象一箭囊中的箭尚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陈煊之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完毕后,陈博士让同学们提问题。有位同学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请教一下陈教授……”大家听了都笑了。陈教授过一会儿也善意地说:“这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啊。”当然双方都毫无恶意.大家都明白彼此的真实意图。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说道:“我有两个很深奥的问题……”大家听了又都笑了。  相似文献   

20.
1967年,斯克里文(Scriven)在对目标导向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游离模式”。他主张,为了降低评价活动中方案、计划制定者主观意图的影响.不能把他们的活动目的告诉评价者,这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被称之为“目标游离模式”或“无目标模式”。它与泰勒模式、CIPP模式的最大区别足: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方案制订者预定的目标,评价活动从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图转变为反映局外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