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对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分布作一概述,又着重分析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多发和突发的原因。通过对年初雪灾及汶川地震中政府对自然灾害管理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下减灾措施:建立专门的灾害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民众的减灾意识培养,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重视减灾中的社会力量。其中,加强灾后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为汶川地震后减灾工作中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该制度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抗震救灾的救助机制和经验可以归纳为:地震灾情信息的及时发布、抗震救灾人员的有效组织、抗震救灾资金的专项管理、抗震救灾物资的迅速调集等。基于此,政府部门尚可从规制建设、信息发布、资金监管、救助培训、物资储备等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危机恢复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管理制度、参与体系、沟通协商机制不健全以及心理援助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从制度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和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对策,为我国公共危机恢复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法,以5·12地震灾区的285名地震亲历者以及内蒙古、上海两地282名非地震亲历者为样本,考察两类人群对地震和水灾的乐观偏差,结果表明:被试对地震具有Ⅰ型和Ⅱ型乐观偏差,对水灾具有工型乐观偏差;被试对地震的乐观偏差显著高于对水灾的乐观偏差;地震亲历者的Ⅱ型乐观偏差显著高于非地震亲历者,而在Ⅰ型乐观偏差上,地震亲历者与非地震亲历者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乐观偏差存在的利弊,提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观念取向应该是适当乐观与危机意识共存。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升政府危机决策能力、制定积极有效公共政策应对各种危机,极具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危机决策中存在信息匮乏、滞后、失真,危机决策缺乏协调性,决策方法单一陈旧、工具缺乏创新等问题,有必要从建立反应迅速、运作高效的危机决策信息系统,提高危机决策的协调性,加强决策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危机传播中网络博客的角色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博客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在关于汶川地震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危机事件的现场播报者;危机传播链的延伸者与扩散者;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危机传播的监督者与反思者。网络博客的正面功能在于:对危机信息的快速反应、详尽披露和迅速扩散以及同主流媒体的互动起到了危机"缓释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博客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和博客"议程设置"的多元化又有可能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成为危机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关系和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民族民俗文化基础上,以非物质文化为代表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民族民俗文化的地震破坏情况,以及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重建经验和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公共危机应对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制约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中更好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甚至在历史上一度被西方学者称为"饥荒之国度"。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灾害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策略有:遣使宣慰,鼓舞地方官员和百姓士气;修省与罪己,释放百姓不满情绪;"劝分"商贾,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禳弭祈仙,借助神灵安抚百姓;赈济减税,解决百姓现实困难;整顿吏治,回应百姓不满诉求。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暴露出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中医疗拣选(triage)的不足。虽有一些研究注意到这一重要教训,但更多的研究仅讨论了相关医疗技术问题。医疗拣选作用的发挥更主要地依赖于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相关管理问题的改进。首先,在不同的突发事件(对应不同的医疗资源稀缺程度)和不同的时间阶段中,应当应用从医疗需要原则到救治率原则等不同的医疗拣选原则。其次,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应采取改进现有应急预案、应急法制和应急机制等措施,强化实践中医疗拣选不同原则的应用,从而实现医疗拣选的有效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改进措施是应急预案中医疗拣选程序的具体化和制定医疗拣选的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意识差,战略及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不足,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祸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繁而严重,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殊的战争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战乱频繁,兵差兵役负担繁重,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被征兵、拉夫,军事摊派有增无减,大大削弱了各地在人力物力上对农业的投入,使得国家、地方和个人的防灾、救灾能力大为减弱;同时战争使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重了灾荒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中,出现与理论不相符的现象,在输入为正弦交流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端却观察不到同频率的放大的正弦交流信号,取而代之的是一调幅信号.通过对实验系统的观察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实验板的较宽的铜箔导线之间存在分布电容.由此确定实验系统的改进措施,即在三极管的基极和射极之间加一电容,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晚清六十年间(1851-1911年)华北地区(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自然灾害包括水、旱、虫、雹等各灾,灾害的发生怵目惊心,并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其因为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地破坏,这些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自然灾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危机突发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危机意识较弱、学校危机管理滞后以及政府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立法、监督力度不够等方面。因此,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高校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并监督其实施,以便更好的保护师生安全,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汉中地区在建国之初的十年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水、旱及其他自然灾害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当地政府和人民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发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救灾措施 ,并为其后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积累了经验 ,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体系化 ,由单纯救灾向防、救结合发展 ,是巨大的进步 ,但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 ,“人定胜天”的思想 ,以及一些消极的做法 ,为汉中未来的自然灾害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确立正确的危机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机制应由事前预防机制、事中应对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等三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南极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科研和商业价值,但南极生物勘探及其法律规制仍然存在各种争议。中国的相关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的管理南极地区的生物勘探活动。但考虑到直接在法律中加入对南极生物勘探的规定缺少可行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加强登记备案制度入手,加强与南极生物勘探有关活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何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政府对危机管理的能力,是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最大挑战。文章指出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预防阶段、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入手来构建全方位的政府危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