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往今来,许多大作家都提倡文章的朴素美、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曾把好文章比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新华日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版刊登的《“富光棍”之谜》,写得清新、淡雅、朴实,就是新闻通讯中的一枝出水芙蓉。  相似文献   

2.
岁末之际,驻外分社记者发出不少年终稿,回顾驻在国内政、外交、经济等领域一年里的成就与问题。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独辟蹊径,走出办公室,在莫斯科街头采访苏联群众,写出了一篇骨肉饱满、情景兼备的通讯:《反思、探索、革新》,副题是“苏联人对1988年的回顾”(见1989年1月2日人民日报),读后使人对苏联一年里改革的状况有了真切的了解,反映了苏联公众对改革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于媚 《新闻世界》2011,(1):105-105,123
新闻评论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南京《现代快报》以犀利的文风、抨击时弊,深得读者热捧,在创新新闻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翔实·清新·实用──评《科技汉语与逻辑》新时代出版社崔金泰语言逻辑学,是19世纪以来由逻辑学派生出的一个分支。尽管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且早在200O多年前人们就已注意到语言和逻辑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些研究,然而对语言逻辑学特别是涉及科技汉语方面...  相似文献   

5.
打开《市场》报,从今年年初起,一篇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短社论扑面而来。这些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短社论,引人阅读,给人启迪。这些社论,长则七八百字,短则三四百字,都是配合一条或几条新闻而发的。它们一改过去新闻评论中常见的八股腔,突破了社论写作的老框框,活跃了报纸的版面,改变了报纸的面貌。综观《市场》报的这些社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现有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基础上,分析了<文献检索教程>所具有的理论阐述系统严密,内容取舍剪裁得当,材料安排开阖有致,信息传播新颖及时,气息流动清新自然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当今,出版界为广大少年朋友编写出版了许多科普方面图书。这本是件让人兴奋的事,然而,其中部分图书不是机械地堆积一些索然无味的科普材料,就是动辄以"百科全书"、"百科大典"等堂而皇之的字眼冠之。结果,面对这些科普读物,少年朋友不是感到味同嚼蜡,就是望而生畏。而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设计师》,一改流弊,为当前科普读物园地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从形式上夹看,一本小小的《自然设计师》,没有豪华的包装,更不是鸿篇巨制。全书仅六万言,共二十五篇,每篇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成章,于短小的篇幅(每篇一千五百字左右)中,向广大…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获一等奖的通讯《在“转化”中看多数》,它的显著特色,是在对农村经济“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时。表现了记者的冷静态度。记者并没有把注意力只放在善于“转化”的少数“先进典型”上,而是更多地放在还不善于“转化”的大多数农民身上。这个独特的报道角度的选择,同许多做“转化”的“正面”文章相比,不能不说是冷静的选择。通讯中三个问句小标题:是快还是慢?他们为什么不要奶牛?磨不推能自转吗?是记者用启发人思索的方式来谋篇的。在历史发生转变的重要时刻,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们能不能适应历史的转变。在这方面,记者、报纸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不会忘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获一等奖的通讯《在“转化”中看多数》,它的显著特色,是在对农村经济“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时,表现了记者的冷静态度。记者并没有把注意力只放在善于“转化”的少数“先进典型”上,而是更多地放在还不善于“转化”的大多数农民身上。这个独特的报道角度的选择,同许多做“转化”的“正面”文章相比,不能不说是冷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我国文坛上有着特殊的贡献和地位。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一篇历久不衰、影响广泛的名作。在这篇总共只有八十三字的游记小品里,作者用清新、凝炼的文笔,巧妙地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景色图。全文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三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相似文献   

11.
一版头条是报纸的旗帜,由于各种原因,能真正把重点、热点、难点做为老总们的“焦点”,在一版头条中体现出来并非易事。笔者翻阅了63家企业报的头条,统计的头条发稿情况如下: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2.
这篇言论的新闻价值很高,可读性强。它立论正确而不凡,论据材料翔实可靠。内容精当,在写法上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它不仅是内涵深刻的言论,而且具清新、隽永行云的散文风格。作为同行,我为作者的清新、隽永的风格和真实不讳,发人所未发的胆识和情怀而感佩!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2):43-43
在《色·戒》三场激情戏里,汤唯三点全露,“为艺术献身”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个由默默无名到国际巨星的一跃成名的过程。那么,汤唯的裸戏到底是为艺术献身,还是用色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您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电视台摄制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视祭南疆地震重灾区》(以下简称《视察》)在1985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节目评选中获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三等奖。这是一条以眞实取胜的好新闻。 1985年8月23日,乌恰、疏附县发生解放以来新疆遭受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中央领导同志于8月25日抵达灾区,向各族人民转达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慰问,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抗震大计。新疆电视台记者施生田得到这一信息后,在中央领导同志之前到达灾区,在余震的威胁中抢拍《视察》一片。这部新闻片在新疆台和中央台播出后,收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历来提倡新闻通讯应具备生动、真切、感人几个要素,尤其是写人物和写事件性的报道,更要让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才能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我认为,三月三十一日新华社播发记者李尚志采写的《“问乡亲们好”》这篇通讯(见附稿),就达到了这个境界。全篇通讯没有空话,没有说教,都是现场情景如实的  相似文献   

16.
蔡骐 《青年记者》2006,(8):110-110
近日,母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一批青年学,联手推出了“光华”新闻与传播学青年学丛书.若要说这套书系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执笔的并不是学界德高望重的中老年学,而是清一色拿到学位才一两年的博士们.这些青年学们积极关注新闻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现实富有启迪价值的观点和理论,表现出了较成熟的科研能力和一种清新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可以把黄裳晚年游目骋怀于山川、古籍之间而写下的一系列充满文化慨意的散文作品叫作“文化散文”,那么《文化苦旅》则如异军突起,它以雄健的笔力、开阔的气象、磅礴的诗情及与诗情相交融的较为深广的文化反省,强有力地把当代中国的文化散文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部散文集,以文学的方式探索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深度的文化问题、命题和课题,高  相似文献   

18.
读刘绍楹的杂文集《交友·处世·做人》,常被一些篇章思想力量所征服。这本杂文集像酿造多年的陈酒,芳香、醇厚。鲁迅称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刘绍楹的杂文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青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交友的原则,处世的道理,如何看待社会不良现象,娓娓叙谈,深入浅出,既不是板着面孔说教,又不是隔靴挠痒抓不住要害,而是有入木三分的哲理,有淋漓尽致的批判锋芒,有感  相似文献   

19.
《涉县农民竞选“花椒大王”》(以下简称“涉文”)是一篇800多字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微型武器,一般篇幅较短。写现场短新闻要善于抓拍最富表现主题的闪光瞬间;要写出“鲜”味,像带着晨露的花,像刚出笼带着热气的馍,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涉文”不失为这样一篇作品。该文在河北日报首批“通讯员消息佳作擂台”评比中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衢州日报社的子报《农家报》从2006年3月16日起开辟了一个"有问题找阿水"专栏,固定在一版,期期皆有,连续7年从未间断。至2012年3月,《农家报》共接待农民来电来访4000多人次,大多是找"阿水"咨询问题和求解难题。专栏公开解答各类问题900多条,基本上做到了有问必答、有事必帮、有难必解。久而久之,"有问题找阿水"成了农民之友,农民们把这个专栏当成"娘家人",有事来找它,没事去走走。2010年,"有问题找阿水"栏目获得了全国农民报协会的优秀栏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