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基本社会制度建设,建立基本社会制度属于重大制度创新。基本社会制度对应于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方面起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至今尚未正式提出基本社会制度概念。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理顺上位制度与下位制度的关系以及制度变迁和调整社会结构都有建立基本社会制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更替变迁的终极因素,所有制性质如果舍弃了生产力标准会从根本上失去对社会制度的标志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有制的地位相对下降,人与人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的作用相对上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共产党的领导及其“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人们不必要也不可能事先给定一个恒久不变的社会主义模式,用以裁剪当前乃至将来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的目标模式。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却存在这样的疑问: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意味着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制度范畴?如果不属于,为什么要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消除这样的疑问,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极为不利。消除疑问,需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后于社会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搞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上述观点形成的原…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更替变迁的终极因素,所有制性质如果舍弃了生产力标准会从根本上失去对社会制度的标志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有制的地位相对下降,人与人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的作用相对上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共产党的领导及其“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人们不必要也不可能事先给定一个恒久不变的社会主义模式,用以裁剪当前乃至将来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人们通常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其实这不够全面。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社会形态,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仅指“四个现代化”,而且指整个社会的全面现代化。由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制度的评价准则和方法左晓民关键词社会制度;评价标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判断社会制度的观点比较流行。建国后的历史上,“一大二公”曾被当做理论的社会主义模式所崇拜,“资”、“社”之争时起时伏。当“左”的思潮兴风作浪时,人们谈“资”色...  相似文献   

7.
<正> 文明是与蒙昧、野蛮相对而言的,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的状态。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人类社会赖于进步发展、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精神文明是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赵紫阳总理在去年五届人大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这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是由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并且强烈地反作用于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一方面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人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崭新的社会制度。这一社会制度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都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变化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出发点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素质,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凝聚力的加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推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竭力宣扬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学说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我们,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团结何以可能,或者说社会统一性的依据何在,这并不是一个想象的议题,而是当代社会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实践课题。社会团结的依据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还是满足个人现实欲望的工具,再或是一种社会发展与个人欲望妥协结合而成的社会现实也即组织行为,构成了社会学分析社会团结的三大视角。而事实上"社会团结的依据"是一个无法一概而论的议题。因为没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一般性社会团结"的存在,也没有普适古今的"一般性社会团结"的存在。强调社会团结依据的存在,就是要恢复它对社会建构的积极意义而不是某种宣讲教条的必须。社会团结的依据只有与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群体生存需求联系起来,才能提供有价值的社会建构尺度。关注现实,强调机会公平,是当代社会团结的重要依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任何统治者都希望长治久安,这种政治追求必须体现在宪法中,赋予宪法以社会团结功能。宪法的团结功能,决定于宪法要素和结构,和谐、人权、司法化、商谈平台要素,应该置于宪法结构的核心。宪法应该具有民族团结、阶级团结和社会团结功能。改革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机制,人权清单宪法化,宪法司法化,是我国宪法增进社会团结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经济稳步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必须在整个社会和教育改革的框架内展开.改革要科学论证,严密设计,综合配套,稳步推进;要尊重民意,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宜从体制外到体制内,按时序展开.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维护和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分析积极福利视角下建立更加完备、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联动机制,从而使积极福利的包容民主、社会赋权以及社会团结等主张在现实层面能够得以彰显,并实现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协同治理,使这种联动机制更为高效、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福利供给体系的现实要求,进而构建起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供给结构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不对称,造成了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矛盾局面,形成突出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贝弗里奇曲线对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市场运作效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只有有效地进行就业信息传递,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作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结构;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扩大就业容量;并鼓励大学生树立择业新观念,多选择灵活就业。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需要建构支撑其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从宏观角度就是培育政府合理、公正的制度伦理观。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政府将通过弘扬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形成社会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激发和引导人的积极性的经济创造行为;通过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选择方式,建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秩序,保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影响和制约一定经济制度的确立,对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发挥其社会资本的特殊作用。培育和建构合理公正有效的政府制度伦理观必须坚持“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的前提原则,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的根本目的,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体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下,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在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8.
政府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在就业体系方面 ,政府必须重视老年产业建设 ,增加老年人中女性以及农村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降低赡养率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 ;因地制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政府要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建立老年教育制度以及医疗保障制度 ,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9.
私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教育存在形式,其生成、演进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生产力水平、国家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传统及其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分配形态是其根本性的影响因素。而一个国家中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平衡位势、市场与政府两种社会调控力量的权能对比更直接地影响着私立教育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伴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严峻的教育问题,既严重制约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制约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加速社会现代化,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促进政治现代化,建立公共治理结构,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中心的联防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