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译除了忠实和通顺外,还应给读者以美的愉悦.文学作品翻译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的选择有助于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语的确切含义,展现中国文化色彩.译者要通过自己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受到启发,获得美的感受.这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2.
路遥文学作品的思想立足把握主流意识,注重文学社会功效和价值。以苍凉沉郁的悲剧色彩以及崇高之美向读者呈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堪称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和道德意识等,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新时期要求振兴文学对时代的作用,重温路遥的文学著作,不仅能使其文学作品的固有价值得以重现,而且还能给我们留下非常丰富的时代启示以及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生活中的事物常常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文学作品,要再现生活中的色彩,自然也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中,不仅借助色彩词来增强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把色彩词运用到绘景状物、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上,发挥其良好的描写作用。让读者有享受不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它的运用充分融合了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意境的营造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意境里,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陈波 《教育艺术》2003,(4):36-36,5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生活中的事物常常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文学作品,要再现生活中的色彩,自然也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中,不仅借助色彩词来增强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把色彩词运用到绘景状物、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上,发挥其良好的描写作用.让读者有享受不尽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多模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运用光线与色彩、画面与景别,描绘出一幅幅可视可感的图像;通过对白以及对各种声音的细腻描写,为读者带来丰富的听觉享受;利用绘画手段与意象构建、情景设置充分触发读者的思维和联想——以视觉、听觉、意识等多种模态手段,传达出其丰富的多模态艺术之美。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多模态表达艺术进行尝试性的展现,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吴昱 《时代教育》2015,(4):169+172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审美经验,采取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等多种方式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的同时,能更好地去体味、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等,最终形成理性、全面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色彩的描述传递着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本文列举古今许多名作、名篇的实例论证色彩色调对文学作品主旨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时会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艺术地接受。  相似文献   

9.
伍明宇 《孩子天地》2017,(5):250-251
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学作品的中典故不仅增加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文学色彩,也给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和读者有效阅读带来了难题,本文首先分析英语文学作品典故的来源,进而总结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典故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双关、反语、异叙、典故、移觉等都可以说是特殊的歧义,是歧义的积极利用.歧叉运用于文学作品中.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创造了含蓄美、喻意美、移情美、恚蕴美等多种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其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相对性的特点,这些特性的运用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模糊美,给读者带来极浓的审美趣味。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认识其模糊语言的表现,对文学阅读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色彩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抽象的概念相联系,有着许多的隐喻意义。色彩不仅对于绘画很重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文学世界是复杂的,不同的词包含着不同的色彩。色彩在莫言文学作品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更是增加语言美感、营造整体气氛、表达人物内心的创作手法,它还可以联系作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还原出作者的创造思维,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封琮  张莹  武广庆 《英语广场》2022,(23):25-28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首要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能力,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文学作品中的重叠词体现了音韵美感、形态美感和意境美感三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为此,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重叠词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使用译语重叠词表现原文的音韵美,运用对应结构传达原文的形态美和通过关注重叠词的内涵来再现原文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期待视野为基础,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找、感受文章的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文质兼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主题美、意境美等五个方面。一、语言美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的,生动的语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如《与朱元思书》,骈散相间,音韵和谐,别具一番参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如今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古今中外各类文本中悲剧性文学作品应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悲剧性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悲剧美,而这种美可以使读者在复杂的情感体验中去感受,去共鸣,进而可以激发读者深刻的思考,甚至优秀的悲剧性文学作品还能够让人们的灵魂净化。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比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但悲剧性作品大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而且中学生的阅历、理解力、想象力和感悟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多角度、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悲剧的情境,以进行悲剧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悲剧性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其悲剧美。在此,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语文书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从美感出发,反映生活,感染读者的。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许多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3,(72):17-18
<正>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1]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