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科院院士、“神七”飞船系统设计总顾问戚发轫介绍,相对于“神六”飞船上的2名字航员和飞行5天,“神七”为3名和7天。  相似文献   

2.
张伟 《军事记者》2006,(11):11-11
对亲历报道,不同媒体的记者或同一媒体的不同记者,采写出来的报道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是其独特性。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亲历”。下面结合我自己报道“神六”发射的经过,谈点这方面的体会。2005年“十一”长假还没有过完,我们中央电视台担负“神六”发射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便打起行李,前往大漠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往酒泉采访的各媒体记者,大多是从事军事报道的资深记者。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参与了“神一”到“神五”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对酒泉、对“神舟”了如指掌,但毕竟“神六”不是“神五”的…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神六”飞天,群情高昂。我们应该怎样欢庆“神六”?注册“神六”及航天员名字的商标、用英雄名字给学校改名等庸俗化的炒作让人反感,中国还仅仅走在通往科技大国的路上,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神六”的成功。2005年10月1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江苏宿迁孙正龙”  相似文献   

4.
相传后土是与皇天(即天神,从前皇帝在天坛祭祀的就是此神)相对的大地之神。有人把它叫作土地神,也有的人称它为地神。“皇”、“后”都有“大”的意思,常用于名称的前辍,以示敬意或赞美。如封建时代人们常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再如人们早已熟悉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后羿”的“后”字也是  相似文献   

5.
王燕 《新闻天地》2008,(10):35-35
“神七”有咱们湖南老乡担纲重任,他就是陈善广,此次“神七”航天员系统总指挥。“神七”9月25日晚9时10分左右发射升空,航天员9月26日下午4:30出舱活动,9月28日返回地球,全程持续68小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祭“稷神”,起初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之子,名曰柱,一说名曰农;到了周朝,所祭“稷神”为后稷。  相似文献   

7.
社神在汉代以前是一位非常尊贵的神祗,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社神的重要可想而知。著名学者郑玄曾经说:“国中之神莫贵于社。”①陈寅恪先生甚至认为,“治我国文化史者,当以社为核心”。②那么社神为什么这么尊贵?社神在古人的精神生活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下面夷考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介利用其议程设置功能,突出报道某些事件,.影响人们对当下社会热点的认识,从而把“人”变成了“神”,当然,也可以把“神”变回“人”。这种“壮举”在中国足球身上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9.
“神五”发射时,独家挖掘“重庆造”为载人航天工程立下的汗马功劳;“神六”、“神七”时,在大漠航天城发回大量鲜活独家报道,贴身专访航天“大腕”,发射时近距离记录震撼瞬间——可以说,在载人航天工程的报道领域里,重庆晚报在本地媒体圈里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相比众多国内知名媒体也不逊色。  相似文献   

10.
一、形与神 形,指人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 神,指人与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 形与神,两者表里相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古人有很多论述。 “形具而神生。”(荀卿) “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谈)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 文学艺术是人与客观事物的文化载体。 新闻是人与客观事物的信息载体。 文艺写作与新闻写作,均应注意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神七”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的同时,“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也已逐步开展。 上海航天局10月1日宣布,作为“神八”核心试验任务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地面试验中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罗曼连科所说,“宇宙是一块大磁石……你一旦去过,以后就总想再去”。从“神五”到“神六”,中国的宇航人期待着向宇宙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13.
“神七”飞船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场硬仗也告一段落。作为世界瞩目的“神七”飞天壮举的现场亲历者,回忆起采访征途中的的点点滴滴,至今依然激动,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整合需要好的基础架构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资产,如何管理它们。对此,EMC提出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信息从产生到消亡,它在不同时期所给你带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神五”发射的时候,那时候关于“神五”的消息非常热。虽然现在这个信息已经没有当初的热度,但是,等“神六”发射的时候,“神五”的信息可能又很有价值。同样,不同种类的信息,不同种类的  相似文献   

15.
温泉     
神说,云南大地上有三万个温泉,这是我模仿神的口气说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句话肯定是神说过的,只是没有文字记录而已。中国之神隐匿在自然中,它不是彼岸的,不是生活在别处,是此在的,中国之神隐匿在一个温泉里。神在大地上说话的时候,不是说,要有光!而是说,啊。就像一个孩子,一切都在他之前在着了,他只是喜悦地说着“啊”,“啊”。孔子获得神启,  相似文献   

16.
改版之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试播、7月1日正式开播,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新闻专业频道。自开播以来,以抗击“非典”、“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行、连宋大陆行、抗击台风海啸等一系列成功的重大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学术倒是更需要一点怀疑、批判精神,而不是注释传统,我们树的“神”已经够多了,每一位“神”都会堵死一条我们的思维之路。不久前读过一篇奇文——伍立杨的《“使酒骂座”随风而逝蚊蝇臭》  相似文献   

19.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的大炒大捧,曾使“××没商量”“××族”、“潇洒×××”这些虚虚实实的词头红遍神州,如今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个报刊无处不“上帝”的新景观。笔者在饱尝过当“上帝”、陪“上帝”、“捧上帝”、读“上帝”的滋味之后,便不禁想发些感慨。 关于“上帝”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有二:一是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二是指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平心而论,西方人为何要把消费者尊为上帝,一时还难以理论;但是咱们中国来说,把消费者比作神却总有一种不知哪码对哪码的味道,因为中国人压根儿就不信神。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