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相似文献   

2.
3.
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用通韵或合韵来解释《诗经》中异韵部字的押韵现象。其中,多数是有道理的,但其中有些用例,可以不作为通韵或合韵的韵脚来处理,或者看成是交韵,因而可以不看作是通韵或合韵;也有些用例,可以根据其在《诗经》中总的押韵情况进行重新归部,就会形成同韵部的字押韵,而不是异韵部的字押韵,因而不必用通韵或合韵来解释。这样处理以后,《诗经》中通韵和合韵的用例就会减少很多,从而可能更符合《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今音读《诗经》,韵脚往往不谐.学者对此多有论及,但缺乏系统的考证说明.杂取“风”、“雅”、“颂”中诸多章节,从音变、旁转和通假角度对不谐的韵字加以考释,梳理其古今声韵的变化,说明其用韵不谐的原因,用以与同行们探讨,并为阅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计法,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中为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共计277字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江氏给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同时发现,江氏未能认识到声调的发展变化,为追求"声韵谐适",改易了31字例的声调,这是他早期理论认识上的缺失,也是其古音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二版部分汉字的注音存在分歧。采用历史比较法,比较“?、潠、酏、稌、秖、妴、?、歋、(?)”等九例字注音的差异并分析注音差异产生的原因。探究生僻字注音规律,可知历史汉字的注音应当依据历史文献材料并结合当下汉字注音从俗从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某高职院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新编高职语文》为研究对象,对书中选用的《诗经.七月》的注释,对"采蘩祁祁"、"亟其乘屋"、"昼尔于茅,宵尔索"、"猗彼女桑,以伐远扬"等内容从语音、释义两方面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但对入韵字理解不同。通过比较发现,总体而论,江氏和王氏在研究《诗经》用韵上各有得失,江氏之得远远多于王氏。相较而言,江氏对韵和非韵的辨别,比王氏高明;江氏比王氏更注重同篇各章在韵式上的整齐性;江氏在分析句中字是否入韵时,较王氏谨慎;江氏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入韵的处理,较王氏有道理。  相似文献   

9.
瞿林江 《文教资料》2011,(36):46-47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出版以来,受到广泛欢迎,但是该教材篇幅浩大,且成于众人之手,书中疏漏失误自是难免。本文就其中《诗经》文选中的某些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服务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杨理老师:在语文课本中注明读轻声的字,在有的字典中却注的是本音,如果考试中出现这类题目,请问正确答案该如何确定。范秀英范老师:关于您提到轻声字注音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现答复如下,供参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修  相似文献   

11.
古人编写一部韵书,往往会有一定的体例,因为体例是具体指导编纂实践的.但《集韵》之前的古代韵书都没有进行编纂体例的具体阐述,给后人的使用和阅读带来诸多不便,为便于对《裴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裴韵》的注音体例进行了研究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诗经》用韵是有一定标准的。顾炎武的《诗经》韵读反映出他以句句入韵为《诗经》的主要韵式;王念孙、江有诰的韵式较段玉裁复杂,包含了多种句中韵的类型。我们认为四家韵式中,偶句入韵和虚实字脚不相押为《诗经》的主要韵式,其韵读为韵脚字系连的主要材料;句中韵和小停顿处入韵为次要韵式,其韵读只在出现频次较高或韵相近的情况下对韵部归纳起辅助作用。此外大雅中有部分颂诗是无韵的,不能作为韵字系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斯”字,至今似乎还没有人对它全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阐释。笔者不揣鄙陋,按其词性、用法加以整理归纳,并将语例分别系入各类之中。望有意于“斯”者及方家指正。一、动词。据汉字“以形示义”的造字传统,“斯”是形声字,从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思"字有虚词、实词之分,对诗义、诗韵起了重要作用。在语法层面上对应着三种此类功能:动词、名词、助词。通过描写"思"在《诗经》中的句法分布,结合《诗经》中"思"字出现的语境、诗句的意义、诗的特点及韵脚等,分析"思"字的词性及意义,并分别例举说明以帮助对《诗经》本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53处所字,根据所字结构的通式,遂一进行检验,分为5种格局;对其中所字和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特例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斯”有动词、代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尾等多种词性及词义和语法功能。“名+斯”、“谓+斯”、“彼+谓+斯”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者”,“数+斯+名”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其”,“螽斯羽”等“斯”功能同连词“之”。因文字假借和语法演变,“斯”字被借作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进一步向连词、语气词和词尾发展。《诗经》中不同词性的“斯”分别和先秦汉语虚词“之”、“其”、“者”、“然”等异词同义。  相似文献   

18.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19.
穀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23次,概括起来大体有5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穀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字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即(1)谷类的总称,(二)养、养育,(三)生,活着,(四)善,良好,(五)禄其中“谷类的总称”是其本义,其它四个义项是其引申义。我们只要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理解它在《诗经》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味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