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婧波 《科学与文化》2009,(12):30-30,44
题记: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苹果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巧手抓硬币     
当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下时,就注定我们今天可以进行这一项特技表演。当牛顿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证明是万有引力。至于如何应用万有引力来表演特技呢?请您准备好几个硬币,然后我们一同来玩玩抓硬币小把戏!  相似文献   

4.
万有引力定律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点,万有引力对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万有引力的发展并不简单的是一个"苹果"的功劳,而是牛顿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本文就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引力之谜     
引力的发现——行星的真运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此启发他发现地心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看到一些科学史资料才知道,这个内容是法国学者伏尔泰(Voltaire)写的。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则是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仿效名人     
《科学与文化》2006,(6):36-36
鲁迅在桌子角上刻了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迟到。我在桌子角上刻了“我是天才”四个字,被学校罚款20元。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芦,出山后就当了大将军。妈妈一早上三次进屋叫我起床,可她第三次却提了个鸡毛掸子。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时,一只苹果打在他头上,让他悟出“万有引力”。我在桃树下睡觉。有一只可爱的毛毛虫光顾了我的脸,我悟出了“桃树下必有虫”。华盛顿砍了他老爸的樱桃树然后去坦白,却没有挨揍,反而得到原谅。我把老爸锁在厕所里,然后睡着了。三个小时后去坦白,却被他猛K了,被老爸关在厕所里……后来我想通了——我就是我!仿效…  相似文献   

7.
伊萨克·牛顿(1642~1747年)1666年,在三一学院求学已达五个年头的牛顿推算出反平方定律,解释万有引力怎样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发现万有引力对下坠的苹果同样起作用。为了用数学术语来描述行星的运动,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但德国哲学家格特弗莱德·威廉·莱布尼茨在1673年至1675年也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定理,牛顿因而卷入了争夺微积分优先权的漫长而痛苦的争执。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史表明,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的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牛顿就是从苹果的坠落,推导出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则从澡盆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开库勒则从梦境中蛇的首尾相衍,联想顿悟出苯环。而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图象来传导信息。由于学科门类繁多,图象信息也就丰富多彩,立体的、平面的、硬的、软的等,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谎言     
任秋凌 《百科知识》2011,(20):52-53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现在了解的历史离真相越来越远。以马可波罗为例,他的亚洲之旅似乎是自己的杜撰;还有,艾萨克·牛顿并不是在被苹果砸到脑袋之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但他经常用苹果解释万有引力,久而久之,人们便误传苹果帮助牛顿发现这一定律。有时候,即使最谨慎小心的历史学家也无法看到真相。那么,究竟还有哪些历史的谎言等待我们去澄清呢?  相似文献   

10.
据说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灵感,来自于一个苹果的激发.自牛顿以后,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有更多天才的心灵受到了激发,还出现了一种奖励天才创造的奖项——诺贝尔奖.2012年春天笔者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故地重游,看到芝大骄傲地宣传:有71位诺奖获得者曾经或正在芝大学习、研究或执教!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总不会是芝加哥苹果树多吧?  相似文献   

11.
牛顿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并推出万有引力的普遍公式,就是观察的结果。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炉子上烧水的壶盖被水汽项起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苹果与万有引力、水壶盖与蒸汽机,在一般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牛顿和瓦特却能够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不仅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源泉,也是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管理创新的源泉.企业的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具备创造思维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组织氛围.因此,企业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决于个体和组织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通过建立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他们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引力波证据。这一发现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以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个苹果引出的"宇宙级难题"人类对于引力的理解,始于牛顿的那个苹果。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中并没有时间因子,这意味着引力是一种瞬时传播的超距作用。根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人看到苹果落地,也许只是想到苹果熟透可以吃了,而牛顿却能发现万有引力:普通人看到水壶沸腾.也许只是想到水开了,而瓦特却发明了蒸汽机。难道是我们的智商太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普通人很难有所发现,那是因为我们对眼前的事物过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而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7):57-57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吗?因被一只苹果砸到头而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为祖国光学研究事业鞠躬尽瘁.最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在工作阵地上的,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作为中外极具代表性的科学人物.他们的事迹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树立起了自己的科学梦想.而这其中就有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鱼卫星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正>17世纪60年代的一天,牛顿正坐在自家庄园的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砸中他的脑门。牛顿顿时灵感一来,如梦方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科学研究证明,苹果砸到脑门上确实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并且  相似文献   

17.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解释不了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的解释也并未说明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及逻辑思考,得出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宇宙中两种黑白能量相互排斥的现象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宇宙中黑能量与白能量的相互排斥,在这个排斥过程中白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而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就是白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速率。  相似文献   

18.
牛顿苹果树     
杨孝文 《知识窗》2011,(8):42-42
看到这样为声名所累的牛顿苹果树.是否自己有个人名比做徒有虚名的名人要轻松得多?英国科学巨匠牛顿被从苹果树上坠落的苹果砸到脑袋后突发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故事早已经成为科学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传说。然而,这棵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树也因为名气太大付出了代价。每年有数千名游客来到牛顿儿时故居参观,他们的到来可能破坏苹果树的根。为了确保这棵名树继续保持欣欣向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20.
从苹果落地談起相传,有一次牛頓偶然看到一支熟好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使他非常惊奇,他想,为什么苹果只下落而不飞上去呢?——这样,牛頓就發現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事情不会是那样簡单的;这个故事过分地夸张了牛頓的“天才”,而抹杀了前人許多的辛勤劳动。在任何一种力学讀本中,你都会找到万有引力的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