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倡导“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源泉,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民族精神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让青年学生感知、“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春节”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和海外华侨同胞的统称,它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它的文化极为丰富和多样,是由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经过互相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如果各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就可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民族团结问题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所以,一定要搞好民族关系,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争取尽早实现“中国梦”。文章对“中国梦”的含义及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广东肇庆中学在承办内高班过程中,基于对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内高班学生思想行为的长期观察,不断明晰育人思路、创新育人方式。一方面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开发以校史学习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以新疆四史教育为重点的思政课程、开展以社会实践为重点的研学旅行课程,着力增强内高班学生的“五个认同”;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通过探索“三混”管理、实行“双导师制”、拓宽“互访”渠道,促进各民族学生深度互动交融。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曾联合下发《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抓住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把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着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党和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199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逐步在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意识,在各界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校,目前有学生6500余人。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2008年10月,学校启动了"牵手各族伙伴,传承中华美德"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倡导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要求全校每一个班级都要牵手一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各高校必须加大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从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12,(10):2-F0002
民族团结花永灿,校园和谐树常青。青铜峡市第四中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载体,不断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模式,成功的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创新之路。一是自编教材,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拓宽渠道,提升内涵,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多措并举,服务育人,着力营造团结进步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交叉性、形式具有重合性,若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新疆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须注意的几个新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即以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切入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为结合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性,以现代文化引领为落脚点、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徐徐 《教育教学论坛》2023,(21):176-179
树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引领大学生成长、维护校园安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了抵御“微时代”良莠不齐的思潮,抵制功利化、世俗化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袭,从围绕“微时代”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度、规划性、多样性三方面入手,分析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与不足,围绕构建长效保障制度、建立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形成校园文化浸润氛围、真情实意关爱学生四个维度,探索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方式,依托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把民族团结教育搞得扎实有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共同拓展。其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民族团结意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正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由创办至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传承。湖南省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传承了百年名校明德中学的文化精髓,以"和"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校成为学生理想的学习和栖息之所。一、打造展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一是继承优良的学校传统。继承百年名校明德中学的文化精髓,秉承坚苦真诚的传统校训,  相似文献   

15.
保康县城关镇小学在推进生本德育的过程中,积极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健康成长。环境熏陶体验。着力打造个性化的成功教育主题文化,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中受到熏染,体验成功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一是构建文化理念,让校园文化有魂。以成功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办学思想、宗旨、目标、策略和"三风一训一标"。二是打造精神文化,让校园文化有神。通过规范的少先队、班级、小组等活动,着力营造团队合作、自信阳光的文明和谐校园氛  相似文献   

16.
我校着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此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打好学生做人与学习语文的底子,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柏庐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为了积极、深入、扎实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2003年,天津市在全市中小学开…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资源的亲和力与匹配契合度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多民族共生文化作为多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相关资源融入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学校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和共同体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进行学校传承极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基于贵州省中小学的调查发现,依托多民族共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坚持生态化的理念,探索生态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20.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地区2007年以来专门为高等学校学生开设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学要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主题,让学生深刻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同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建设繁荣、稳定、和谐的新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