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三条(外两条) 一、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学文言文评析注译》(高中部分)注释:“除了刘豫州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不确切。从上下文看,当孙权反问刘备如何不投降曹操时,诸葛亮明扬刘备,暗抑孙权,说了一番刺激性很强烈的话,孙权出于他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理,不甘示弱,于是“勃然变色”,“吾计决矣”,被迫下了联刘抗曹的决心。所以这句话应译为:除了刘豫州以外,没有人可以与我一起抵挡曹操了。这样前后贯通,而且符合孙权自尊、自负的性格特征。这里“可以”是“可以之”的省略,“可”,可以。“以”通“与”。“之”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依旧存在注释简略、笼统含混、误注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进行补充、疏导、纠误,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近来,为备中学实习,笔者钻研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古文,发现当注而未注,注而未安的词语若干条,现择其九条简析如下。析而不当者,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学语文课本注“翔集”为“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说明“翔”、“集”是鸟的两种动作行为。而“游泳”未注,可能认为“游泳”是用其常用义,无须注。其实不然。“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为一对偶句,“沙鸥”对“锦鳞”;“翔集”对“游泳”。既然“翔集”为鸟的两种动作行为,那么“游泳”也当为鱼的两种动作行为,也就是说“游泳”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既然如此,“游泳”表示鱼的两种什么动作行为呢?游,《古代汉语常用  相似文献   

5.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除排版印刷错误之外,注释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希望教材编写者予以重视,力求课本注释准确无误。现略举例: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36课《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某  相似文献   

6.
初中第二册 一、《卖炭翁》[苍苍] 形容鬓发,是“斑白”、即“花白”的意思。课本注作“灰白色”,不妥。[何所营] 何,疑问代词,“什么”。营,动词,“经营”;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具名词性,指经营的事。“何所营”即“所  相似文献   

7.
一、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泛指郑国人;欲买履者,特指要买鞋子的人。全句是:“郑国人中有一个要买鞋子的人。”文言文里这种句式很多,如:“楚人有涉江者”,“楚人有矛与盾者”,“宋人有耕者”,“客有为齐王画者”等,都是这样理解。[置之其坐] 其坐,补语,前面省略介词“于”。[反归取之]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有几条注解,似不甚妥当,茲举出并略述已见如下。(一)“拜送书于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原注一(赵王)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国书。按:“庭”指“秦庭。”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在朝堂上向秦王很恭敬地行了礼,把国书呈送上去。  相似文献   

9.
10.
一、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初中第六册《陌上桑》) “鬟鬟颇有须”一句,课文注释为:“有一些胡子。有有益有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古代美男子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鬑鬑”到底应作何解?我们认为值得研讨。 课文注释是有所本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古代诗歌选》(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诜》(十三院校编写)、《古代诗歌选》(十二外语院系编写)、高等教育自学  相似文献   

11.
一、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初中语文第二册《周处》其中“并”字,课文注为:“两者”。此注欠妥。如果把“并”注为“两者”,岂不是把这个“并”字作数量词或代词看待了吗?“并”作数量词或代词,遍查辞书,均无此义。从句式上看,这句话中的“并”字与“皆”字都是从范围上去限制谓语“犯”的,因而它明显地处于状语的位置。而且这句  相似文献   

12.
:“或”即“常常”、“往往”,“必以情”即“必以诚”,“用”当解作“因为”、“由于”,“执辔”即“拉着马缰绳”,“弗之怠”即“不懈怠 ,之 ,结构助词 ,无实义”,“清角吹寒”当释为“凄清的号角吹来寒意”,“中庶子”即“君王的家臣”,“封”即“筑土为坛以祭天”,“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情怀而并非叹老嗟卑的牢骚 ,“夺”当释为“改变”,“与”即“赞成、同意”。  相似文献   

13.
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几例注释的匡正迟秀云随着中学语文教研的不数断深化,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社版)的注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能发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试举几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者参考。一、词义、词性注释不准1.《孔雀东南飞》中有一...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在文言文的文字解释上比原课本有明显改进。如原课本把文言文中出现的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都用“同”来注释,没有从概念上区分这三类字,虽然作为面向中学生教学的课本来说也无不可,但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却是不利的。因为从文字训释的原则来说,用“同”这个术语注释的应只限于异体字,而古今字和假借字,都不应该用“同”来注释。注释古今字,按照传统的方式,一般用“某,古某字”或“某、某,古今字”等格式;现在有用“某,后来写作某”这个格式的(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比较明白合理,但还不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存在部分词义辨析和词性判断失当的现象,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迷信教材,而应沿循训诂学的研究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考证字词在语境中的准确解释,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之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真正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二十一页习题四引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一段文章:“齐宣王使人吹等,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竿,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课本注解:“〔以〕同‘巳’。”我认为此注不妥。如将“以”解作“巳”,便同上文语意毫不连贯。上文说;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已经很详尽了,但是仍然存在词语解释简单、含义笼统、错误解释或者未解释等瑕疵,这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将针对文言文中的注释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1.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文言文的阅读相对比较吃力,因此需要注释进行辅助,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注释一定是通过研究古代汉语言文学,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提出科学的理解,并采用规范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部分,选编了一百六十篇作品,各时期的名篇都有所收录,内容十分可观。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阅读这些文言文,都可能遇到一些“拦路虎”,其中之一,就是古字通假问题。课本尽管在练习中阐明了界说,在文中遇有假字尽量予以注释,但仍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本文试就课本通假字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一)根据课本阐明通假界说所举的范例和四处通假字练习可知,释通假采用的常式是“甲同乙”。但也有“甲通乙”、“甲与乙相同”、“甲与乙同音”、“甲也写作乙”等形式。依照上述体例,考察课本通假字的注释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假字该注而未注。例如:  相似文献   

19.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本”,其注释简称“朱注”系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我校与有的兄弟学校一样,也借用为师专古代文学课作品选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根据师专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增删处理,以体现教学的师范性与专科性.要体现师范性,就要联系中学实际.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既要坚持打好扎实的基础、不降低专科水平不重复中学所学,又应重视与中学的衔接问题.“朱本”并非师范院校专用教材,所选古文篇目,与中学教材有关者也不少,有些作品的字、词、句的注释、“朱本”与中学课本有些出入,或意见对立,各主一说,而两说皆可;或两说皆可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对于那些陌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词语作适当注释是必要的.而且这些注释绝大部分还是比较恰切、中肯、翔实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注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注而失当在教材已有的注释当中,如果我们细加思考,就会发现一些注释不准不当的例子,有以下几种情况:1.注释不准.注释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准确无误,然而在教材中,我们却时而能发现注释不准的例证.①雨果:十七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幼学纪事》)事实上,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卒于1885年,‘他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