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课程标准不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体育与健康三项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课程标准从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这五个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自2001年教育部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中小学课程标准以来,中国教育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里,我仅就《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谈几点认识。一、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更为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 ,认为体育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了课程目标体系 ,创建性地提出五个学习维度目标 ;其内容标准体现了课程标准特征并建立起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最后 ,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桂红 《教育革新》2009,(11):62-62
一、明确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 进入21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体育教学能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梁国栋 《成才之路》2009,(29):I0008-I000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它指出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特殊功能,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突出显示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给学校体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的思路,导向学生全面兼具特长发展。因此,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实质内容和实施要点,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合适学生发展需要和《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内容,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成为了贯穿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与主线.这也迫切需要我们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来衡量和审视我们的学校体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运动会,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从理念到运作模式都与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要求有差距,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形势.因此,文章在运用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中学校运会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校运会的运作模式,尝试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贯彻在校运会的筹办运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并且突出强调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就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言。如何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则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沈良 《考试周刊》2010,(17):152-153
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前景。但是.随着体育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则需要我们再认识、再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设计的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培养及优化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姚莉 《成才之路》2009,(35):65-65
一、教学目标综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在新世纪中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习惯是新世纪对健康、健全的人才的要求.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页纸开卷"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些高校试行的“一页纸开卷”考试,文章从考试方式入手,对教育思想、考试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一页纸开卷”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推进考试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它的作用也不只是探索多种考试形式,而在于它有效推进考风建设;着力实践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到提升能力、到学会学习的转变;推动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创办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以贫民幼儿为对象,以尊重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科学的时空管理制度以及基于自由和工作的自觉纪律;建设具有母性之美的教育环境,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感觉训练、智力教育等教育活动,迈出了家庭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使学龄前儿童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中有了良好的成长,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表述不一。现有表述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重“红色”轻“资源”;二是重“内容归纳”轻“定义阐释”。红色资源可界定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所依赖历史的久远性、空间分布的零散性、教育价值的延拓性、外在姿态的崇高性决定了它必须要转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特点是自卑敏感心理、焦虑困惑心理、虚荣嫉妒心理、封闭孤僻心理、过分依赖心理等五个方面。防止和克服贫困生“心理贫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全面地对贫困生进行帮助,使他们协调、综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两课”教学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世纪的要求,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其中铸就大学生的现代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The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 to social mobility,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ability i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central question is: how do educational access and attainment reduce poverty and increase social immersion in a system that affords opportunity for quality health care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An historic perspective, related and compared to current conditions for those who live at or below the poverty line, highlights the extreme difficulties of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that separate people from consistent quality education, access to quality health car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move toward economic independence.

The latest statistics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healthy living, and social mobility are factors that have and continue to affect large portions of America's poor. The increase of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is a beneficial first step in closing the achievement gap, bu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laguing the poor must be addressed if we are to reduce the poverty rate and improv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将网络教育视作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并认为网络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新的要求,因此十分重视对网络教师的培养。本文从宏观背景、资源建设、实践平台、质量保障四方面分析了美国对网络教师的培养。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规划》的沿革,并以此作为美国网络教师培养的宏观背景;其次,分析了美国多元与系统的网络教师培养课程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介绍了作为美国网络教师实践平台的虚拟学校的现状;最后,梳理了作为教师质量保障的专业素养标准与系统支持。文章最后探讨了美国网络教师培养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把握网络教育的本质、重视网络教师的培养;明确网络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并据此系统设计培养课程;重视网络教师的自主发展并支持经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