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文是宋代士人在古文运动取得成功后依然保持骈体写作的一种应用文体.就使用频率而言,“至宋而岁时通候、仕宦迁除、吉凶庆吊,无一事不用启,无一人不用启”.几乎覆盖士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启文的应用语境,是以科举制度和职官选任制度为基础所形成新型士人关系网络.这种新型的士人关系网络直接影响了宋代启文的发展方向及语体选择.宋代启文以应酬为核心功能,礼仪性得到充分强化,并展现着士人阶层所特有的文学才能.同时,宋代启文也深度参与着士人关系网络的建构.启文与士人关系网络之间的微妙互动,折射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学风貌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启文述源     
启文于东汉出现,作为奏议文字长期存在于传统公文之中,齐梁时文体论者即在此一职能上认识启文体。而刘宋时启文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使之渐近于应用文之书牍类。启文的衍变过程,是其文学化的进程,也是文体蜕变和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六化色彩很强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6,(5):45-47
骆宾王一生仕途坎坷,名高而位卑,才大而官小,厌恶官场却又不甘心放弃,他的启文就是其入世的产物,受其入世经历的影响较深。加之受特殊时代,文学观念和文学继承的影响,使他的启文具有典雅,华丽,悲慨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依据美学分析的三个主要特点 :情感感染性、外观形象性和超越功利性 ,对传统篇目《荷塘月色》作简要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从范文中了解散文的抒情性和意象性 ,从审美意象中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 ,从而达到以美启真 ,以美启善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索、以诗歌体裁为视角,以典型社会时代为背景、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性诗歌作品为内容,分别探讨社会繁荣的唐宋时期、动荡的中国近现代社会以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的诗歌现象,表现社会背景与抒情性文学的关系:社会背景影响抒情性文学发展的方向,抒情性文学反映社会背景中的情感现象,以及两者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之《汉宫秋》和白朴之《梧桐雨》是元代剧坛上的两颗璀璨明珠,两者均以浓郁的抒情性和悲美意味成为元人笔下的汉唐悲歌.目前学界不乏对两者的比较研究,但就两剧最突出的共同点——抒情性尚缺少充分关注.对两者抒情性——借古人寄托个体情感、倾泻式抒情的运用以及景物设置对抒情的促进三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剧的比较分析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太康"文学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由于诗人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士人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在文学上,便是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梗概多气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但是,"太康"文坛并不冷落,无论作家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前代,尤其是诗歌,在士人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得到肯定,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文学的抒情性,在主观意识上比前代更为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知识解读】1.散文的分类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戴悦 《江苏教育》2022,(89):69-70
<正>“启·悟”课堂是指以教师的“启”为手段,以学生的“悟”为目的,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启”,助推学生对表层的数学信息进行加工内化,促进他们深度地思考、透彻地感悟。情境“启·悟”、问题“启·悟”、经验“启·悟”、实践“启·悟”等是小学数学“启·悟”课堂常用的几种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辨悟出数学本质、数学思想、数学价值。1.情境“启·悟”,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地表达,放飞求异思维的翅膀,培养多元思维能力。例如,  相似文献   

11.
刘勰以兴情为检验中国抒情性作品的主要尺度,对《诗经》以至汉魏的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从而得出抒情性艺术退化的观念。这一判断契合艺术的发展脉络,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在工业化和商业逻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毛孔的现实境遇里,抒情性艺术已经走到了绝境。  相似文献   

12.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13.
声与情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声音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不仅是表现情感的形式因素,更是创造和构成情感的内容因素。抒情性文学作品由于借助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将内心情感的律动完美地外现为节奏和韵律,形成声情并茂的象征表现,从而使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呈现出音乐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一态势,但偏重于学习六朝骈文而不是宋元明四六,从偏于应用性转向更重文学性。这种演进不仅实现了骈文对“四六”的超越,完成了体裁、题材和风格新变;同时又追认六朝之文为骈体,区分骈文为六朝体、唐体、宋体,批评宋元明四六局限于馆阁公牍等,从而确定了“大骈文”范畴,进一步彰显了骈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推动了清代骈文的复兴,促进了中国骈文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雷宇 《考试周刊》2008,(10):154
《诗经》开创了言志抒情的诗的先河,以其强烈深沉的抒情性和温柔敦厚的诗风为后人称道.深沉的抒情性体现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句式方面;温柔敦厚的诗风是其写实性和民歌特征体现.《诗经》中民歌作品具有强烈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纯朴自然,温柔敦厚,无雕琢之痕,富有一种纯真的美.  相似文献   

16.
"启疑"是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倡"启疑",使师生达到知识共享、心与心的交流."启疑"的核心是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穆旦晚期诗作发生很大变化,一位以写“自我分裂”与“自我驳难”而见长的现代主义诗人似乎回归了浪漫诗风的抒情性表达;而且,这些抒情性表达指向的是早年写作不断复现的主题.早年主题的回旋与变奏,构成穆旦晚期诗作特别突出、却为研究者所忽略不察的现象.本文借用“回旋”与“变奏”的音乐学术语,尝试分析穆旦的晚期诗作的幻灭主题如何与不同插部交替反复,而死亡经验的进入又如何在其早年写作与晚期写作之间形成一种丰富的变奏.  相似文献   

18.
曹乃谦是一个有风格有个性的作家,地域性和抒情性是他小说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地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山西雁北温家窑的意象,二是运用雁北方言和民歌.抒情性则通过作者娴熟运用的简笔、留白、断章等手法表现出来.当然,曹乃谦小说也有局限性,离“一流作家”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中的诗意美,首先表现为一种主观抒情性,其次表现为含蓄,最后表现为象征.  相似文献   

20.
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但诗歌的抒情性又往往与写景联系在一起。对于这种诗歌,我们该怎样鉴赏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四个步骤来进行:一、察景;二、观情;三、探源;四、明旨。下面,我们就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