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时候说到一个人武艺高强时,总是用“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来形容,这十八般兵器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缆、棍、槊、棒、拐、流星锤。可现在除了博物馆,我们平常很难见到这些l古代兵器,语文课本却给我们提供了鉴赏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斧·斤辨     
《石钟山记》一文中,斧、斤两种砍伐器具,常人较易混淆。斧,从广义上解释,是一类砍伐器具,有多种用途和形制。它经历了由石制、铜制到铁制的发展过程,广泛使用于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军事,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兵器。从狭义上讲,斧又是专指一种金属砍木工具,与另一种斫木斧——“斤”同为斧族成员,因两者的功用相似,所以古籍中也常以斧斤并称。如《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其实,斧、斤的形制还是略有差  相似文献   

3.
古梅山地区上游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器较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商代的虎纹青铜钹、歪颈堕腹瓠壶、扁圆体提梁铜卣,春秋时期的凹字形铜插、变形夔龙纹铜鼎、云雷纹铜钺,战国时期的兵器如双纽青铜矛、几何云雷纹铜短剑、扁茎短剑、弧刃铜斧、双箍铜剑、四环纽铜矛、铜铲、青铜戈等,这证明古梅山地区上游早在先秦时期与中原地区交往已较多,且战争频繁,而战争直接导致了"梅山王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把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伸为武打的同意语。是指舞台上使用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棒、棍、槊、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兵器、道具。  相似文献   

5.
“把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伸为武打的同意语。是指舞台上使用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棒、棍、槊、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兵器、道具。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人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句话来赞扬武艺超群、多才多艺者。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 省编体育教材第十册讲:所谓“十八般武艺”就包括刀、枪、剑、戟、棒、棍、槊(shuò)、(?)(tǎng)、斧、钺(yuè)、铲、耙、鞭、铜、锤、叉、戈、矛等十八样兵器。《羊城晚报》载文讲:明代朱国祯写的《涌幢小品·兵器条》说,十八般武艺指以下几种:一弓、二弩(弓的另一种,用机械力量将箭或弹丸射出);三枪;四刃(即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钱(比斧更阔大些);十戟;十  相似文献   

7.
师:要学好语文,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像。请你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类似“王”字的象形图案。)像什么?生:像一只铁锚。生:像一只帆船。生:像一把斧头。生:像倒放的一把伞。生:像用一根筷子戳着小半个月饼。……生:像一个“王”字,就是老虎头上的那个“王”字。师: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这个图在古代表示一件兵器,叫“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后来这个图就象征着权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王”,但不是“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自称为“皇”,叫做“始皇帝”。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卧薪…  相似文献   

8.
释“殳”     
"殳"由原始社会中狩猎的棍棒发展而来,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五兵之一。它是长柄打击类兵器,分为有锋刃殳和无锋刃殳。在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和功能都有丰富的演变。历来对其形制未有准确的认识,考古出土的实物殳,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它的具体形制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一) 铁的发现和使用,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起过重要的作用,“它(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1] 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铜柄铁刃的钺[2],藁城铁刃青铜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铁器的使用时代提供了重要资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铁的国家之一。经过有关单位鉴定分析结果,确认为这铁刃的来源是陨铁,而不是冶炼的熟铁[3]。在商代中期,我省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在铜钺刃部用陨铁锻成的锻打嵌铸技术,对铁比铜坚硬、锋利等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从它的制作方法来看,也是先将铁加热锻打成刃形,然后再嵌铸到钺身里面。这种加工技术,在当时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10.
斧、戚、钺是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常见且有着文化基因渊源的器具。从最初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及作为权力地位象征的刑罚、战争武器,其功能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生产技术的改进,而且成为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精神意识形态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是我国古代对多种武器的泛称,其来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明朱国恢《涌幢小品》称十八般武艺为:弓、臂、枪、刀、剑、矛、盾、斧、锁、勒、鞭、铜、挝、受、叉、把、绵绳会索、自打。前十七种所指为兵器之名而第十八则为拳术。清榕人获《坚部集》中所载十)\般武艺全为具体的十八种兵器。久而久之,原本指使用兵器的武艺演变为“十八般兵器”之说。“十八股兵器”的具体说法甚多,较常见的说法是:刀、枪、剑、敕、斧、饿、刊、义、说、棍、鸨、伴、鞭、钢、锤、抓、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宜禾  相似文献   

12.
"英雄无父"母题是古代民间叙事史诗中的一个共享性的母题。它在中国叙事文学中被大量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到当代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它不只是叙述着故事,同时也对塑造中国文化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英雄无父"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生与演变中,找出中国民间文本被规约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兵器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一直延传至今。兵器有多种,主要是刀、剑、弓、矢、戈、矛。兵器常用于自卫、锄奸和作战。古代吟咏兵器的诗歌,有的反映战争,有的表现武艺高强,有的抒写英雄气概,有的显示人物个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兵器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有充分的反映。以诗歌吟咏兵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4.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5.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形成其"深邃遥邈"诗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我国语言文字史上的不朽名著。《说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观园”。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说文》与兵器文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的资料也较零散。基于此,笔者选取《说文》中与兵器有关的汉字进行详解.从中分析出其所映射出的古代兵器信息,并辅之以上古文献进行佐证,力求能对古代兵器文化有一个大概的反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兵器意象是敦煌边塞词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古代边塞地区人民的英雄形象和报国之志,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兵器意象是残酷战争的标志,作者也常用兵器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兵器意象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研究敦煌边塞词中的兵器意象,既可以深入理解敦煌边塞词的艺术个性,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认识边塞军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及目前本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三斧法"即"创设情境、项目教学、模拟实训",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破釜沉舟”写成“破斧沉舟”,殊不知那“斧”虽形近,但砍烂了舟船之际,也斩错了这个成语。“釜”是古时做饭用的锅。“破釜沉舟”是打烂饭锅,弄沉舟船,表示誓死战斗到底的决心。它源于古代故事:战国时,项羽亲自率领军队渡河同秦军在巨鹿决战。为求胜利,项羽痛下决心,下令沉掉船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