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澜 《时代教育》2007,(9Z):156-156
物权行为和善意取得制度理论,就起作用来说都是为了保护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安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提出善意取得制度在实践中仍然有缺陷,从而得出善意取得制度无法完全替代物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解上,繁者其繁,简者其简,本文从两者的沿革,理论基础,价值分析,特征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展开探讨,得出我国应当确立物权行为及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 ,物权法中极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行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是否应该采纳是制定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就学者反对物权行为无因性 ,主张由善意取得制度代替的理论予以反驳 ,从而得出物权行为无因性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交易安全上,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已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对“优越论”观点的冷静分析发现,这两者制度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在采取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固然可以与善意取得制度成为互补关系;但在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不管在形式合理性还是在实质合理性上,善意取得制度均比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物权法》,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其中关于物权方面的规定及相关的理论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制度,但二者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文拟对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制的普及,对教师掌握法律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人教版2006年10月第2版)第73页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 DVD 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将善意取得作为取得所有权的特殊方式,但对赃物转让的受让人能否适用没有直接规定。对赃物转让原则上应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应明确在例外情况下可能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因善意无过失而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是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的需要;而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不同理解,必然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制,本文通过进一步讨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通过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解析,使基于法律行为的善意取得成为可能。物权行为理论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合理解释,体现物权行为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行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是否应该采纳是制定物权法不中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就学者反对物权行为无因性,主张由善意取得制度代替的理论予以反驳,从而得出物权行为无因笥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对象。国内理论界和实践部门一直将其严格限定在动产,但这种限定是否科学有待商榷。这里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善意取得制度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不动产。  相似文献   

12.
在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中,受让人为善意是必不可少的要件,我国物权法对此作了规定,但受让人的善意标准问题,物权法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本文分析了主观善意和客观善意标准的不足,认为主观善意与客观善意相结合的善意判断标准才是科学的善意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民法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制度,是物的所有权及其他权利的一种特殊取得原因。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在我国形成了"四要件"的通说。本文首先介绍善意取得制度的内涵及其立法目的,解读《物权法》得出其四方面构成要件,介绍我国有关善意取得的其他规定。继而本文在对一些特殊动产的善意取得适用方面,本文认为须经登记才能转让所有权的动产,其适用善意取得应参照不动产,赃物、遗失物应则与一般动产一样适用善意取得,而禁止流通的动产以及具有特殊性质的动产则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本文从康德的“自由意志”论谈起,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诉求与逻辑依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该制度适用范围的限制进行了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是世界各国民事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发端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成熟于十九、二十世纪。本文拟从善意和取得两方面入手介绍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说明善意取得对日耳曼法和罗马法的选择和吸收。  相似文献   

16.
善意取得是一项古老而具有长久学术魅力的制度,它来源于日尔曼法,并经过漫长的岁月涤荡而发展成熟的。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民法中所有权的一种原始取得方式,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商品的正常交换,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均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与意义。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所作的规定和国外相关的立法例,对该制度的概念、渊源、理论依据、构成要件、适用的意义等诸方面进行探讨,试引出完善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刘俊鹤 《考试周刊》2009,(37):239-240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对善意取得的价值基础、理论基础和法律效果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保护合法的物权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志强 《考试周刊》2007,(33):148-14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但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许多问题我国尚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善意取得的概念入手,通过善意取得基本构成要件的分析,阐释了笔者对善意取得问题的见解,尤其重点论述了目前争议最为激烈的关于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善意取得制度产生的原因及立法目的!深入讨论了有关善意取得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对学术界就此制度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多处商榷意见,有助于对这一制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对从事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来说是权利保护,对原财产所有人或经营人的物上追及权来说则是限制。我国民事立法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范不够系统、严密,只有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零散规定,并未涉及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从要件构成方面详细阐述了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和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