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刨光的宽约4cm、厚约3cm的长方木.画出间距约8cm分割线,并在侧面画出对角线,使用截割铁棍用的手锯,先沿对角线锯出斜面后,再沿分割线分段锯割成高约3cm、宽约4cm、底边长约7.5cm的楔形体,把新砂布平放在桌面上,手指抹住楔形体研磨它的斜面表面,并用剪子把楔形体的前端剪齐后。在楔形体的斜面顶边钉牢一根跟斜面侧边垂直的“限位”木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陆之和 《物理教师》2003,24(1):26-26
1 .材料 取长约 1 0 0cm ,厚 0 .2cm ,宽分别为 5cm和 8.4cm的透明有机玻璃板各两块、进出水阀门一只、90cm钢直尺一把、长 1 0 0cm内径 0 .4cm的玻璃管一根、5 0 2胶或玻璃胶适量 ,等等 .图 12 .制作  (1 )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加热处理 ,制成三只相同的压强计 ,且左管上端约 1 / 6处向外弯折成与两管平面垂直 ,并套上橡皮塞 .(2 )将有机玻璃板用胶水粘接成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的长方体容器 ,在容器底部钻上孔并安上进出水阀门 ,在容器口下方约 1cm侧壁上划一刻度线 ,在距该刻度线下 2 7.2cm、5 4 .4cm和 81 .6cm处开上孔 ,插上套有橡皮塞的…  相似文献   

3.
在讲授了重力势能之后,笔者安排了一次课外活动,获得了很好效果。 在校园一角,笔者将一块约为60Kg的石头,与随身带来的木棒(直径约4cm,长约70 cm,两端平齐)牢牢地捆在一起。问学生谁能将木棒和石头立起来?几同学一试,均告失败。笔者取出带来的一只瓷碗,稍作摆弄,石头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布置了一个课外实验: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见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62页),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完成。在布置时作了以下要求:第一,明确材料要求和实验内容。材料有:2根宽约1cm、长分别为30cm和20cm的木条。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5.
火山闪电     
上图为2013年2月25日发生在日本樱岛的火山闪电。火山闪电可能是火山作用引起的剧烈闪电现象,对预测火山喷发可能一定的帮助,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之一。早在公元79年,罗马学者小普林尼就曾对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火山闪电进行过描述。但是,由于火山闪电仅有约1米长,持续时间仅数毫秒,因此很难被观测和深入研究。直到2009年3月22日,科学家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在阿拉斯加捕获到火山闪电现象。有关火山闪电的形成机制,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气象学家认为是火山灰、岩石碎片和冰晶  相似文献   

6.
1器材准备 宽为2cm,长20cm的铁片、铝片、铜片各1片;2cm宽,20cm长的玻璃片1块;2cm宽,20cm长的木条1根;打字蜡纸下的棉纸1张;氯化钴5g~10g;酒精灯一盏;200mL烧杯一个。  相似文献   

7.
朱红 《物理教师》2003,24(3):23-24
方法 1器材 :自制水槽 (图 1 ) ,此水槽用透明有机玻璃粘合而成 ,长约 2m ,宽约 3 0cm ,深约5 0cm ,水槽的正面从底部起每隔 1 0cm画一条横向的红色刻度线 (为清楚起见 ,图中没有标出 ) ,有机玻璃挡板AB可以垂直插入水槽 ,将水槽分成 1、2部分 ,并可使各部分保持不同的水位 .操作 :在水槽中装约 3 0cm高的水 ,为使坐在后面的学生也能清楚观察到实验现象 ,在水中滴数滴红墨水 ,使水呈红色 .用挡板AB将水隔成 1、2两部分 (图1 ) .垂直抽出挡板 ,就会在水槽中产生如图 2所示的一个半个周期的水波 ,它向水槽的另一侧运动 ,当遇到水槽侧面的阻…  相似文献   

8.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 5 0 0mL的纯净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 ,盖紧瓶盖 ,振荡 ,塑料瓶被“压”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附图实验装置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1.取一长 90cm、直径 1cm的粗玻璃管 ,一端封闭 ,外壁套一红色橡胶环作标志 (如附图 )。2 .先向玻璃管内倒入约40cm高的水 (水中可加少量品红 ) ,然后缓缓倒入约 40cm高的酒精。把红色橡皮套移到上液面处 ,仔细观察水和酒精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界面。3 .用手指堵住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使酒精与水混合均匀。结果液面下降 2cm~ 3cm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三、证明氧…  相似文献   

9.
闪电是大气中带电的雷雨云对大气的放电现象。云地闪电有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火箭状闪电、联珠状闪电和球状闪电等各种形式。球状闪电,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普遍关注,十九世纪,观察者们偶然记录了约一千多起随机的观察结果,其部分记载在普通的科学和气象文献中,二十世纪以来,报道就更多一些,球状闪电是否存在。曾是物理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许多人说球状闪电是光学幻觉。现在大量证据说明,球状闪电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水和酒精混合实验,酒精用量大,效果不明显;虽已经有人对此实验做了改进,但还是难以推广。对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教具Ⅰ的使用1.装配及配套仪器取一支20 mm×200 mm 的试管(其容积约40mL),配一单孔橡皮塞子,孔内插入一支长约20 cm的普通玻璃管(直径为7mm~8 mm);然后在导管上  相似文献   

11.
问:地球上每秒钟发生多少次闪电? 答:平均每秒钟约100次。不过,这些还只是击中地面的闪电。在任一分钟里,地球上会发生1000多次雷暴,触发约6000次闪电,其中大部分属于云对云闪电。  相似文献   

12.
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新教材(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91页“观察与思考”栏目面粉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把一根长约30cm、铅笔杆粗细的塑料管平放在桌面上,将面粉堆在管口的一端,点燃一段2cm~3cm长的蜡烛,放在面粉堆附近,把一只约10×10×12cm纸盒(或直径约10cm、高约为12cm的塑料瓶)盖在面粉堆和燃着的蜡烛上面。拿起露在盒外的塑料管,用力一吹,观察现象。该实验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需材料很容易得到,可作演示实验或者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使学生生动真切地感受到爆炸的威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爆炸,在日…  相似文献   

13.
实验器材: 宽2cm、长20cm的铁片、铝片、铜片各l片或直径0.8cm~1cm、长20cm的铁杆、铝杆、铜杆各一根  相似文献   

14.
蒋军 《科学教育》2008,(1):76-77
马和驴是马属动物里的两个物种。马,比驴大,体高145cm左右,体长200cm左右;头小面长,耳壳直立,耳长约13cm;颈上有鬃,柔软绵长伸展到背,尾生长毛,尾长约110cm,四肢强健,各肢内侧有附蝉,奇蹄;体毛复杂,有骝、栗、青、黑等;寿命比驴短,约三十年;  相似文献   

15.
已故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经讲过: “作研究工作最宝贵的是经验,因为那是有钱也买不来的”。下面介绍的几个实验就属经验之谈。1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做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习惯上是先点燃裹在铝箔上的纸片(或夹在铝箔上的那段火柴梗),这很难成功。如果把纸片改成长约1.0cm-1.5cm的Mg条,在如下图所示装置上进行,所有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全都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6.
黄栀子     
小乔术,高5-6m,节间约1cm。单叶对生,纸质,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9-11cm,宽3~8cm,全缘,两面具粘性灰白色短柔毛;侧脉15-20对;柄长约1cm;托叶合生成简状,后脱落。花单生枝顶,花梗长1~1.5cm,具粘性短柔毛;花萼简状,长1.3~1.5cm,  相似文献   

17.
将两根直径约2cm、长约50cm的塑料管,分别用一小段木头从两头对接起来,木头上抹上白胶,形成两个圈,并用彩色即时贴进行装饰。圈与圈之问用长约50cm的扁松紧带连接,乐乐圈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导热性是不同的。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课本上此处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一个疏忽。而大学教材[如《热学》]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  相似文献   

19.
在《破解“时区”教、学难点》(详见本刊2014年第5期)一文中,例说了同样的模拟实验材料,不同的应用达到了不同的效果。其实,什么是模拟实验,怎么用好模拟实验,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结合近期与老师们的交流,再继续谈谈模拟实验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重视生物实验的开设,但由于研究对象不允许、实际实验等客观原因(如实验较危险)而无法开设更多的实验。模拟实验为了更好地获得实验信息和资料,基于对实验对象的认识,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已知事实经验,构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正是模拟实验的出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弥补了实验条件简陋、实验材料昂贵、实验过程危险等不足,使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提高。笔者就人教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