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使用者设计:兴起、定义、意义与理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描述人类活动系统的设计方法演进的基础上,论述了使用者设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从教育学知识的特点、理论的命运取决于情境的需要、教师的阐释学处境、教学设计是劣构问题的求解过程、教师教学风格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等六个方面,深度理解了实践教学设计范型走向使用者设计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研究意义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与此同时,阐释学翻译观则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文章通过对阐释学理论的相关梳理,发掘其对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被置换,这对翻译学科的本体研究构成了威胁;第二,将哲学阐释学原则直接应用到翻译实例分析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品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张应重点从文本意义的有效性与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去拓展哲学阐释学的应用空间,以适应翻译学科的理论需要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信息化的冲击下,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混沌理论的诞生,为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最优化模型指出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以混沌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混沌理论的3个特征出发,分析了混沌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中的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教育探索》2005,(10):14-16
混沌理论不仅是物理学、数学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理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混沌理论对现代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当掌握混沌理论系统及其特征.并从教学设计与蝴蝶效应、元认知学习与分形等方面明确混沌理论在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混沌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混沌理论,被认为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果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将混沌学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后,异军突起,使其成为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在教学设计领域,国内外学者尝试从混沌学视角对有着决定论烙印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了批判与革新。本文概要介绍了混沌学历史起源,阐释了混沌学基本原理,并就混沌学三个基本原理——复杂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自相似性和吸引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信息化的冲击下,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混沌理论的诞生,为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最优化模型指出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以混沌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混沌理论的3个特征出发.分析了混沌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中的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以来,译者的主体性在各种理论框架下得到研究。随着哲学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其主要观点对译者主体性的进一步认识有着独到的启示,如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对话原则等。本文拟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视角,从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角度,揭示译者参与译文形成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确立译者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到教学设计领域。简要介绍混沌学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中的非线性思想、教学设计中的蝴蝶效应、元认知学习与分形以及教学评价与奇怪吸引子等方面探讨混沌学原理在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把哲学阐释学这个概念引入翻译领域打破了翻译实践中长期以来的忠实这个神话,且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借助斯坦纳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对宋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赵鑫 《英语辅导》2010,(3):59-61
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说明意义阐释对于英语阅读的影响。强调了作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学生在阅读中参与多元理解的可能,并根据阐释学与教学关系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糊脉冲技术研究一类离散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建立离散混沌系统的离散T-S模糊动态模型,结合脉冲微分方程稳定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混沌系统同步的模糊脉冲控制方法,把该方法应用到Henon映射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沌理论的诞生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应从混沌理论的核心概念出发,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混沌基本理论的讨论,强调运用混沌系统的方法论与认识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设计这一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的混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混沌的基本特征,结合教育理论讨论了混沌基本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多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在当前变化迅速、全球交流、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环境中已不再适用。用混沌理论作为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础,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混沌运动的普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混沌理论与现代教学系统耦合成混沌教学设计的必然性,并着重探讨了这一教学设计创新模式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16.
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来分析庞德诗歌翻译中的误读现象并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建立在线性的封闭系统观、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基础上的传统教学设计观带来巨大冲击。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其设计、控制与优化可以从混沌理论的角度重新思考,从而拓宽现代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混沌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现代英语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应当掌握混沌学的理论,利用其特征如蝴蝶效应、分形、奇异吸引子等理论来思考,从而拓宽现代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罗萍 《文教资料》2007,(4):99-100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混沌理论及其特征,并具体论述了基于混沌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