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物建模主要分为古建筑建模与现代建筑建模。现代建筑因其构造简单,曲面较少,相对于古建筑而言,建模方法比较简单。而古建筑三维重建中,又以古建筑屋顶建模最为复杂。本文以较有代表性的攒尖顶,歇山顶及庑殿式屋顶为例,讨论古建筑屋顶建模技巧。  相似文献   

2.
孙万寿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60-160,164
古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耐火等级低,因此预防火灾,是保护和利用古建筑的首要前提。本文以古建筑的火灾形势与火灾特点为切入点,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古建筑消防的先进理念,不仅探讨了群体建筑的消防保护,而且进一步剖析了单体建筑的消防保抿探讨现代消防技术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洗礼,有些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木材料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劣化。加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一些古建筑的保管使用不当,更加速了这一劣化的进程。本文主要以泉州威远楼为例,从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出发,以坚持古建筑保护为基本原则,探讨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古建筑保护手段主要依赖于图纸、文字以及师徒相传等,这些手段容易造成古建筑信息管理不完整、查询不方便等弊端,急需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对古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BIM与三维GIS结合的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古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与应用,利用BIM技术创建带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古建筑三维模型,再在三维GIS平台中展示与应用古建筑BIM模型。以太和门古建筑为例,证明了该项新技术手段在古建筑信息模型的保护工作中具备非常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古建筑火灾为案例,分析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从人防、技防两方面对古建筑防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历史悠久,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惨重。文中分析了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及古建筑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以某楼阁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结构研究,介绍了古建筑结构的荷载体系和刚度分析。并分析了叠柱式、通柱式(此处所讲的柱指内圈主要承重柱)或混合式的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同时对古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的荷载进行了公式推导。运用ANSYS软件来进行模拟,建立整体模型探访古建筑中薄弱部位受力的问题,通过分析荷载作用下X,Y,Z轴方向上的位移变形图,结合考虑该古建筑楼阁在受力状态下的关键部位,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防火技术也日臻成熟,如何将此防火技术用到西藏古代建筑中,保证古建筑的外形完美,提高古建筑的防火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课题。西藏古建筑凝聚了藏民族的大量智慧,建筑结构主要以土木石构为主,将西藏古建筑特殊结构与现代的防火技术相结合,在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在对古建筑消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轶哲 《科技风》2015,(6):189-190
中国官式木构古建筑是按照古代"礼"的要求和五行学说,以当时的官方标准,用"木"、"石"、"土"、"竹"为主要原材料,以穿、插、榫、卯、挑的技术延展扩充空间,辅助以绘图、雕塑手段的中国建筑。她的工艺技术、结构、雕梁画栋、形式无不透出丰富的艺术性。在此我们去分析理解中国古建筑。  相似文献   

10.
以干旱地区古建筑的体形系数为研究目标,通过多次试验分析,建立古建筑体形与风侵蚀、温度流失的关联模型,使用动态模拟软件De ST-h模拟两者关系,得到在干旱环境下,古建筑体形系数与风侵蚀、温度流失的关联。研究显示:对干旱区域的一些特殊古建筑,外部风侵和内部温失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需要加强保护,以保证古建筑在干旱环境下的抗风侵和失温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的防火问题一直都是近年来各界专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古建筑的防火是消防和建筑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古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及发生原因,对于古建筑的防火问题作了详尽的叙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希望同各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合、标准化翻译等解决方法,并简要列举了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对译表,力求以古建筑术语准确、生动的翻译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因在数据采集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快速获取数据的能力,同时又不直接接触到目标物体,所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古建筑测绘、保护中。本文针对古建筑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点云模型散乱、不便管理、美观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基础、以古建筑部件为单位建模的新方法,并以通州古刹三义庙为例,从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当前古建筑监测领域中涉及到的传感器静力水准仪、双轴倾角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类型及参数进行概述说明,结合古建筑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对古建筑监测需要的感知终端设备进行概括总结,对古建筑监测中心、监测通信网络架构,通过分析古建筑沉降、具体点位倾斜、周边水位沉降、周边环境监测,古建筑本体振动变化等内容进行剖析论述。同时结合当前5G物联网技术发展,进一步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古建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广泛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社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类遗产,在这些人类遗产中,古建筑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物质表现形式,是彰显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古建筑的修复上,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来展示古建筑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历史层面古建筑复原的基本定位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存古建筑的残损问题十分普遍,通过模型试验对古建筑残损进行研究分析已成为当今研究学者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收集了针对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构件的主要模型试验,介绍在古建筑残损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其可为今后进行模型试验的研究人员提供参照,从而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纵观多元美学质素的民居与古建筑,主要包含以民居与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自然景观以及民间艺术家和普通人所创造的日常生活美术作品两个具体层面。这些都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给学校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绝的借鉴,为审美教育的内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促进学科交融,为传统美术教育变革和创新带来新的源泉与契机。  相似文献   

18.
张波 《科技通报》2021,37(7):121-125
古建筑资源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正面临消失的风险,因此为保护古建筑资源文化,以四川渠县为例,进行古建筑资源文化价值重构和集约化开发研究.研究分为两部分:先是对古建筑资源文化价值重构和集约化开发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实施方法;后建立评估模型,分析文化价值重构和集约化开发成效.结果 表明:价值重构和集约化开发后,古建筑资源文化发展状况正逐渐由衰转盛,由此说明古建筑资源文化价值重构和集约化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城市的古建筑是这个城市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符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文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古建筑年代久远,大部分缺乏设计图纸,若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会导致严重损失且不可复原。随着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新科技正应用到对古建筑的保护中。本文以海南省重点保护文物五公祠为例,探究Sketch Up在古建筑数字化建模复原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一种针对古建筑结构复杂特点的数字化建模流程。在提出的流程下利用该软件进  相似文献   

20.
虞悦  冯丹丹  包炳生 《科技通报》2019,35(4):189-193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古建筑具有遭遇雷击的案例,古建筑如何实施防雷保护?防雷装置与古建筑的外观的协调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最为关注的。本文就曾遭遇过雷击的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杭州白塔、绍兴曹娥庙的防雷技术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