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营销模式,并结合叉车行业营销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叉车行业运用营销模式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新模式:电子商务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营销主体。由于电子商务市场环境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农产品电子商务中主体的缺失和农产品非标准化等问题的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电子商务营销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农民和合作社自身都应明确合作社在电子商务中的定位、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完善合作社制度、进行合作社形象建设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彭杰 《职业圈》2013,(31):76-77
“格子间”内的“坐生活”,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需要你的用心,健康更需要你的经营。“摩根大通企业竞跑”倡导“走出去,跑起来”,鼓励从基层员工到首席执行官,每一个人都能报名参加,无论是快跑、慢跑、步行还是竞走,为“不动一族”提供了一个“动起来”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4.
公益营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国外早已有人使用。公益营销是指许多营销专家将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者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5G技术和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为适应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短视频正在迅猛发展,各出版社和图书文化公司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将短视频平台变成自己的营销阵地。短视频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制作、可实现精准推送,非常适合做营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视频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黏度低、品牌影响力弱等,因此,各出版机构要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打造品牌文化,让自己的短视频更吸引人,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石达棋 《职业圈》2011,(4):106-107
国外城市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第一,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供应模式。一个城市集中1—2个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满足城市内部农产品供应而且可以辐射周边卫星城市和兼顾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位于法国巴黎伦吉斯批发市场,服务的人群达到1800万人。其中巴黎市区占65%,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的观光农业与观光农业品牌 一、观光农业的定义。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具有“农旅合一”的特性。观光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都市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休闲旅游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震荡、技术更新迭代以及顾客需求快速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品牌之间的厮杀已进入白热化发展阶段。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国烟草总公司近年来多次下发深化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相关通知,多措并举开展营销改革。文章首先针对企业营销组织模式所涉及的重要理论进行梳理。其次,结合组织存在的缺陷、外部环境、国家行业方针政策等,深入分析影响企业营销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提出优化后的专业化营销组织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探讨了房地产项目顾客、企业、社会三方共赢营销模式的内涵与理念,紧接着分析了基于顾客、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重要性和作用,最后提出了房地产市场顾客、企业、社会三方共赢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与大型企业合作育人的优势,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这两个方面,立足区域装备制造业特色发展,以企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为目标,在区域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平台上,通过"三方联动、双向调整"人才供需动态调整机制和"定点监测、定期调研、多方会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在办学主体、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考核评价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过去41年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历史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整体模式,总结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方向。整体说来,传统的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集中权威(authority)模式,是以国家需求导向,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复合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国际传播+”模式。在培养效果上,该模式满足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传播人才的临时性和表层需求,但在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体系的今天也导致了中国国际传播结构性失语,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下媒介技术引发的全域性、生态性、颠覆性变革,未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亟需走向分散枢纽模式(hub),通过在不同专业、学科复合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实现从“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从不同专业、学科赋能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赋能不同学科、专业,实现因校、因专业制宜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解决中国国际传播在专业领域的结构性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