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如何开头,不仅对决定着全篇结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会对读者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好的开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把读不读两可的读者吸引来,使之也有读下去的欲望。 文章如何开头,与文章的体裁很有关系,这里仅就议论文的开头做一些举例和分析。 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作者一开始,就用简短的几句话,亮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是,这绝不是议论文开头的唯一方法。如果我们扩大一  相似文献   

2.
~~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尾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尾式结尾(没有独立结尾段),一种是有尾式结尾(有独立结尾段)。结尾既要收束全文,又要给读者留下最后的也是深刻的印象,要富有启迪性。写作理论认为,结尾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自然。这就是说,独立结尾段,有或没有,都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能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要做到自然,就应顺乎行文气势,顺乎内容运转方向,当止则止,止得恰当。无尾式结尾。其特点是突然煞笔,中断阅读思路,给读者留下奇特而生动的一个“空白”,促使读者去思索领会。这种方式多用于叙述体文种。如消息,是非情节性的叙述体文种,报道新闻事件,传  相似文献   

4.
写文章要开好头也非易事。有时免不了笔起笔落,颇费踌躇。开得好,文章容易展开,又可吸引读者。开得不好落笔太远,不着边际,所谓“秀才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这是对文章要“开门不见山”的恰切比喻。尤其是篇幅短的文章,要力求在简短的开头中完成披露观点,点题入文的几重任务。同样,结尾也须具匠心。好的结尾能加强全文主题的表现,做到言尽意远,发人深思。不能草草了事,马虎收场;更不能尾  相似文献   

5.
宝应城内有条“一人巷”,狭小而弯曲,深长而幽静,一眼看不到巷子的尽头,煞是引人人胜,从古到今不知逗起多少有心人的雅兴和好奇。由此想到,倘若我们把文章的结尾写得含而不露,意味深长,不同样能够吸引读者,令人寻思吗! 近来随手翻阅《新华日报》,感到大多数文章的结尾出手不凡,但也有一些结尾过于平直,一览无余,不发人深思;或  相似文献   

6.
文章有个好的结尾,能提高文章的价值,现在从思维方式角度,介绍三种。一、强调主题的思维普通的结尾,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严谨也就够了,于主题没有更多的促进。有的呼应开头,却能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如古文《口技》,开头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障,口技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是交代,介绍了口技者的用具简单。后面详细地描写口技仿效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声响,使人惊魂动魄,结尾几等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8.
<正>说来可笑,我想开篇就形容一下写开头到底有多难?但这本身就很难。这不是绕口令,而是长久的现实。一个写作者,终其一生,将与哪个"坑"相伴最久,我想一定是开头。和开头对峙的体验实在糟糕。无数夜里,灯下枯坐,连屏幕也嘲笑我,字数统计冒头又归零,偶尔憋出几句,又被光标"贪吃蛇"般反噬。支撑我的只有截稿时间,它本是我的敌人,现在却成了盟友。当你看到这些时,我已经又和开头缠  相似文献   

9.
怎样结尾     
结尾,在文章或报道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怎样结尾?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写道:“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入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文章或报道的结尾方法,自然不止上述这些。但是不管哪种方法,它都要求结得深刻、有力,都要求“有余不尽”,“余味无穷”。阿·托尔斯泰在谈结尾时说,应该使读者感到有一种那样的力量,读过之后还想把作品翻过来再读一遍。我想:文章或报道的结尾,如果能够达到阿·托尔斯泰所说的要求,就算是好的结尾了。文章或报道的结尾同开头一样,得因篇制宜,根据所写的具体情况和内容来定,万不可陷入固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杂文的结尾     
头难开,尾难收,行文看结穴。古人把文章结尾喻为“豹尾”,要求结实有力。杂文是小品,结尾理应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掷地作金石声,万万不可拖泥带水。当断不断、画蛇添足或匆匆收场、虎头蛇尾,都是杂文写作的大病。尾收得好,“临去秋波一转”,往往使人爱不释手,读后难以忘怀。杂文的收尾,根据文势的自然发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概括全篇,深化主题。文章头绪较多,内容丰富,作者常常在篇末概括要点,揭示主旨。鲁迅的《拿来主义》,主题在“拿来”,但文中谈到过不少主义,为了帮助读者理出个头绪来,作者在结尾处作  相似文献   

11.
结尾的技巧     
一条激动人心的导语,一段具有概括性的趣闻,一件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趣事,可以使一篇报道生辉。同样,一个好的结尾,也可以使文章在结局达到高潮。因此,世界上一些名记者都十分讲究消息结尾的构思,常常为此绞尽脑汁,设想出一个别致的结局,来吸引读者直到看完他所写的全部报道为止。下面是两条外电消息,原文不长,为便于研究结尾写作技巧。现将全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13.
消息的结尾     
消息结尾怎样才能好?要紧扣主题,结得干脆,要有特色,或有哲理,或饶情趣,结意有余,引人回味,读者读完消息时有余音绕梁之感。古人作文就很讲究结尾,有“凤头”“豹尾”之说。古代作家论文章的结尾方法,有如下一些说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要“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结尾要紧随文章主体部分,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首尾呼应,有条理、有系统。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章该结尾时就要结住,自然干脆。  相似文献   

14.
宿命论种种     
不知为什么,近几年,新闻传媒中的宿命论用语多了起来。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将事业成败归结为“运气”。足球比赛,某队员一脚射门,球中门框,这时电视转播的评论员就说:“运气不好。”比赛结束后,电视评论员常常这样说:某某队没有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运气上。报纸的报道中也常有这样的说法。明明是脚法不好,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样书种种     
《世界图书》1992,(7):32-34
  相似文献   

16.
叙述种种     
写人物、事件或环境,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是叙述。叙述的一般要求,简单说来,一是交代要明白,一件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原因和结果,使读者对你所叙述的事情有清楚、具体、全面的了解。二是线索要清楚,特别是一些篇幅较长的复杂记叙文,往往需要写很多人物和事件,要使线索清楚,需围绕一条主线,把事件发展经过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三是要生动感人。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材料来表达主题,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7.
电子书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已有的电子书中,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是eBookV1.0规范OEB(Open e-Book PublicationStructure1.0)和PDF(Portable DocumentFormat)两种格式。国内推出的则是CEB(Chinesee-Book)格式。下面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e-BookV1.0格式: e-BookV1.0是基于XML1.0规范,是XML1.0的一种特定实现,所使用的DTD文件由Open e-BookOrganization给出。Open e-Book Organizati…  相似文献   

18.
稿件种种     
腹稿:在大脑中进行构思、尚未动笔写作的稿件。草稿、初稿:初次写出、尚未改定的稿件。脱稿:脱离草稿,指已经修改抄正的稿件。手稿:由作者亲笔书写的稿子。特稿:为宣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特约作者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种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各种各样: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已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5.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结尾,也就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应当写得精彩,这是古今名家十分重视的一个写作问题,并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那么,消息写作要不要有个精彩的结尾呢?在新闻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同行说,消息写作一般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说完就止,没有必要讲究结尾。但是,更多的同志认为,大多数消息写作应当有个讲究的结尾。因为它和导语、主体、背景同样是一条完整消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赞同后者的看法。新闻写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报纸上经常看到,除简讯、快讯和短消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