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文献是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献。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纸张状况和人们对民国文献保护的意识不强.造成了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极为严重的现象.因此.加强民国文献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民国文献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馆印刷型文献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印刷型文献其方便直观并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仍将不可动摇。因此,各级各类图书馆仍将面临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印刷型文献的问题。 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标志就是图书馆功能的改变,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由单纯的“整理藏书”扩展到涉及文献采访、处理、存贮、传递利用的一项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图书馆纸质文献出现的损坏、丢失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随着旅游业发展,出现了大批指导人们出行、出游的指南书籍。文章作者收集了436种民国旅游指南,据此分析,认为旅游指南的出现既有西方因素的刺激,也与方志与私家游记的编撰传统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旅途中的食、宿、游、购、行、娱方面。主要分为城市、景点、区域、线路、海外五大类,以城市类为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编著者既有个人,也有机构,多为专业社出版发行。其读者群体多样。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图书馆界对纸质文献保护观念的淡漠,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介绍我馆纸质文献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文献因其特殊制作工艺,是历代文献中保存寿命最短的,现在正面临着损毁消失的局面,尤其是地方民国时期文献的境况更是堪忧。高校图书馆有保护地方民国时期文献的优势:相对好的馆舍、专业的工作人员、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等,因此高校图书馆有保护地方民国时期文献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身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临沂大学图书馆对民国时期沂蒙文献广义领域的保护,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经验,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清至民国间法国来华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编著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汉语研究著作与汉语教学用书,其中有名可考者在50部以上。这批文献以印本、手稿或抄本的形态散藏于巴黎、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图书馆中,大多数被束之高阁,寂寂无闻。从功能类型上划分,这批汉语研究文献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工具类的汉外语对照字典、词典,一种是学习类的汉语教科书,还有一种是学术性的汉语研究著作。这些文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清至民国间汉语及汉语方言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惠州市自然资源概况和污染现状, 提出保护惠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合理开发和保护东江水资源;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改善农村自然生态条件; 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 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 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 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
非文献资源服务是图书馆核心服务内容之一,读者对非文献资源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普遍。以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针对非文献资源服务现状的问题,从扩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非文献资源服务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以贵州省镇宁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手段及取得的成就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镇宁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主义对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军阀政治形影相伴;是派系政治的温床之一;对民主政治亦害亦利;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对社会现代化亦阻亦助。从总体看,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离婚率高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向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的婚姻状况就出现了近千年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变化,离婚率急剧上升。其原因主要与旧家族制度的破产,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教育的发展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目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华北依然主要使用传统的农家肥,其制造和施放,仍然沿用传统方法,未有明显改进。在此时期出现了化肥,使用的范围和数量很少,其效果有限。肥料已成为农业投资中重要的因素,在施肥较多地区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较富裕。良种的推广主要是棉种和烟种。中国的传统农业,到了近代已经开始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交汇,从而孕育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中国在南海的岛屿海域主权、经济权益和国际法地位,受到法、日帝国主义列强的挑战和侵犯,且愈演愈烈,部分岛屿一度曾被吞并。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统辖,大体可分为三期一续。即:一、承续前清朝(1911—1939年);二、日踞期(1939—1945年);三、国府收复期(1945—1950年);四、台湾当局恢复余续(1950年至今)。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海岛、海洋、海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开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制度终于经过清末的萌芽发展而逐步确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主要包含自由、独立、民主及社会关怀四个方面。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对当前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乡镇财政问题是基层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面临着法理地位不明确、收入不稳定、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制度性矛盾,影响了基层政权的建设,也使得政府与农民关系走向恶化,这是理解民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农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比较入手,对1930年前后江南地区农民的负担状况进行研究发现:1930年之后的农民负担与之前相比加重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家庭收入的减少。由此可见,农民收入的变化会对农民负担产生巨大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