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2.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相对于名词活用为特殊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而言的,三者属于同一层次的古代汉语语法概念。然而,纵观学术界关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研究,却远不如对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研究深入,尚处于比较笼统的阶段。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知识短文《词的活用》虽然简练,却是吸取了学术界最新科研成果写就的,其中关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讲解颇具代表性: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本文开头第一组的“刃”(“左右欲刃相如”),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为“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词与动物     
<正>有些同学说,动词与动物有关,是“动物的词”的简称。这么说对不对呢?熊猫、小狗、兔子、骆驼、东北虎等,都是动物,它们相对应的这些词,可以说成“称呼动物的词”,但它们绝对不是动词,而是名词。到底什么是动词呢?动词一般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如“听、说、看、哭、  相似文献   

4.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行李”是由“行”和“李”这两个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它们首次合起来使用是在《左传》中,起初词性为名词,是指“使者,即来往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后来,其词性发生变化,变为了动词,即“出使”的意思;大约在东汉末年,“行李”又由动词变了名词,指“行旅,有时也指行旅的人”;直到唐代,“行李”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其它三个意思:“行程、行踪、行为”“官府导从之人”“行装”;在近代的一些作品中,“行李”有时也用来指“负担”。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行李”这个词,人们所熟悉的是“行装”这个意思,其它的意思已经变得很生疏。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语,动物名称可以与其它词性的词构成一些固定词组,动物名称也可以单独使用做名词和动词,这是英语的一个特点。动物名称做名词通常用来指人和物,从而使得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一、动物名称做名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几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然而《孟子·万章下》“仓父母,牛羊父母,干戈朕,琴朕,朕”,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又薄从上雍”,均符合以上三条,却从无注家注为活用,大学古汉语课多以省略解之。规则又曰:“名…  相似文献   

8.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一般说来,各种量词与名词或动词的搭配都有着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少学生对量词的性质功能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9.
谈谈感叹句     
感叹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惊异、喜悦、愤怒或赞赏,常由what,how引起。what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how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也用来加强语气。感叹句的基本句式结构是:1.W hat+a/an+形容词+单数名词+主语+谓语!2.W hat+形容词+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3.H ow+形容词(或副词、动词)+主语+谓语!有时感叹句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省略。怎样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呢?首先看要感叹的词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如果是名词,就以w hat开头;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就以how开头;如果是单数名词,就以w hat a…  相似文献   

10.
“标识”虽小是常用词,一股人可也不陌生。但这个词究竟怎么读,恐怕不是所有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能准确回答的。“识”是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多的是“shi”。可以作为动词、义为知道、认识,如“知书识礼”、“识文断字”、“有眼不识泰山”、“儿童相见不相识”;也可以作为名词,义为知识、见识,如“有识之士”、“远见卓识”。这种用法,出于熟悉,由于普遍,也许成了一种“定势”,很多不假思索地把“标”识读成了标“shi”“识”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hi(志)”。这一读音说来还和“识”的本义有关:识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习古代汉语,不能忽略它。不切实掌握词类活用,就不能透彻理解一些句子,有时甚至弄出很大的错误。词类活用,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规律性,我们要对它进行研究。本文准备只谈其中的名词用如动词。 一个词活用为另一词类,这是指在特定句子中,临时作为某一词类来用。有的词有几个意义,词类不同,这不算词类活用。如“众”,指“人多”,是形容词;又指“众人”,是名词。这是一个词的两种用法,不算词类活用。有的词,不但两个不同的义差别较大,音也不同:如“长”(cháng)指“长度大”,是形容词;又音zhǎng,指“生长”,是动词。这竟可以看成两个词,只是用一个字形写出罢了。  相似文献   

12.
一 、定 义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 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被修饰的 词叫先行词,引导从句的词叫关系词,关系词 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两种。 1.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被修饰的词必须是名词或代词,其他词性均不能充当先行词。另外:)先行词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或物;2)先 1行词可以是名词、代词,有时也可以 是一个句子(当后面接由which或as引导的定语从句时);3)先行词还决定从句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 2.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关系词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引导作用,用来引导定语从句,且关系词置于被修饰词之后、从句之前;二是在从句中充当某…  相似文献   

13.
范式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式与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 “范式(naradism)”一词,原是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一词,它的原意是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由此可以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但是,它怎样成为科学哲学家的专门用语?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众...  相似文献   

14.
张顺来 《初中生》2008,(12):35-36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或顺序的词,可以分为基数词、序数词和分数词。数词常常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词组,或用来修饰名词(作定语),或对动作行为进行补充说明(作补语)。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数词有时也可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如“千山万水”、“千锤百炼”、“一草一木”、“三拳两脚”等,这里的数词就不再表示确切数目,而表示“多”或“少”,是数词的一种活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课文注释是:“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句中显然有词的活用现象。究系哪一个词活用,课文未明确注释,而该课练习第五题,却是要求学生回答这二句“跟一般的文言句式有什么不同”。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所编之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该题提供的答案是:“‘铛’‘石’‘块’‘砾’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持此种观点的资料或习题,还有一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解读一下“学生”这个词。何谓“学”?作为名词的“学”,指学业、学问、学识;作为动词的“学”,指学习和体悟。何谓“生”?首先是生疏、陌生、不熟悉;其次是生命、生存、生活;第三是生长、产生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小引命题作文中有一种常见的典型题式,这就是“我最V的一XN”。其中的V和N分别表示动词和名词,X代表某一量词。例如,在文题“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中,V、N、X分  相似文献   

18.
以甲骨文中的”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 ,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 :在“受”“止它”类卜辞中 ,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 ;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 ;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9.
名词动词借用为量词时的作用吴天霞一、名词借用为物量词时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如:“头、尾、口”等名词用作物量词时,与数词搭配修饰限制名词,构成“一头牛”、“两尾鱼”、”三口人”等名词短语。“头、尾、口”等名词借用为物量词,既表明人或事物的单位,又...  相似文献   

20.
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广播师大《古代汉语》教材(高教出版社)充分注意了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特点.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文典范.本教材选文多为先秦名篇,编排由浅入深,例于阅读.二、重视词汇.教材在每一选文后对文言文常用词进行详细例释,为加深对某些词本义的理解记忆,还附以古字形.三、编排新颖.这主要表现在古汉语通论部分对语法一节的编排上.教材将古汉语语法中一些有争议的章节(诸如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等内容)较为合理地分别编排在“名词和句式”,“动词和句式”等章节之中.这样的编排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教与学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