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曲艺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从具有深远影响的北宋说唱艺术典范诸宫调,到现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都在中国曲艺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河南曲艺出现了传承人青黄不接、受众少、社会传播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河南曲艺传承的这些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在梳理影响曲艺传承的若干要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河南曲艺生态链的应然模型。河南曲艺发展应该回归曲艺本体,注重培养曲艺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承人,改善传播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曲艺生态链各要素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2.
以南阳大调曲为首的豫西南民间曲艺,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间曲艺文化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需要扶持保护,更需要唤起全体民众珍爱自己的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繁盛农村文化,这为江西农村的民间曲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富有想象空间的发展契机。农村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功能,都亟待加强保护传承。研究认为,农村曲艺嵌入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社会活力所构成的结构性框架之中,在各种不同要素组合的约束中,完成农村曲艺的生产、供给和消费。基于不同的生产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差异性的传播和消费模式,需要探索多元化保护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冯咏华 《教师》2010,(24):119-12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河南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这些都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河南信阳拥有的大量优秀的、  相似文献   

5.
曲艺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及韵味的艺术形式。从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到宋元、明清曲艺音乐的大繁荣,诸多曲艺种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日益加大,当下的曲艺音乐生存土壤、传播状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河南省是曲艺之乡,有众多的曲艺形式,在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如何理性分析其当前生存状况,探讨其传播之道,对于河南曲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调曲子是一种现存于豫西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且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依然活跃于百姓中间,深受人们喜爱。这种曲艺形式题材众多、曲牌丰富、曲式结构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行腔特点和表演形式。结合笔者对大调曲子的学习、实践与调研,就其艺术特点做一分析阐释,以展现这一古老曲艺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它、关心它,促进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52个曲艺项目榜上有名,这说明古老的说唱艺术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加以传承,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保护、传承好古老的曲艺艺术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要靠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还亟需艺术教育工作者开拓出一条在新时代社会文化条件下,足以满足新一代曲艺人才客观需要的院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52个曲艺项目榜上有名,这说明古老的说唱艺术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加以传承,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保护、传承好古老的曲艺艺术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要靠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还亟需艺术教育工作者开拓出一条在新时代社会文化条件下,足以满足新一代曲艺人才客观需要的院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曲艺名家赵铮先生曲艺教育、教学中的德性美育,课业美育,民族曲艺文化审美教育,曲目教学,流派教学,艺术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艺术审美观,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河南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这些都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河南信阳拥有的大量优秀的、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还未被学习和了解,甚至面临失传.  相似文献   

11.
河南坠子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初源于河南,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在上述地区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早在两宋时期,便有了河南坠子的雏形,最终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并演变为多种流派,但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百花齐放,曲艺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受众少,作品形式缺乏创新,导致这一曲艺表现形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文就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对河南坠子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扬州清曲随之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没能及时对扬州清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一些老清曲艺人的先后离世,扬州清曲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失去光彩,甚至有可能彻底湮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清曲的现代保护。同样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曲艺艺术,而现今,清曲的再发展是不及昆曲的。所以可以从昆曲的弘扬和发展中吸收经验,进一步推动清曲这一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做了大量调查、收集了尽量多的资料的基础上,将河南曲艺所有文字资料和音乐资料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地方曲艺改革与发展。解决了对河南曲艺的了解、学习、研究、传播等资料传送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数量之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为当代河南在构建中原城市群和实现中原崛起中如何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新的课题。把握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时空特征和文化特色,认识其普遍属类及开发趋势,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理清其文脉和解决好新与旧对话的张力,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广西文场是民间曲艺、戏曲的代表作,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审美内涵,其雅俗共赏的表现特征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形式,使其在艰难曲折的发展中仍然散发出魅力和价值。在面临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转型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时,应立足"保护"以更好传承和发扬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文化战略发展的高度制定保护的对策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赣南东河戏作为民间传统曲艺,面临着社会转型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如何立足于地方社会来进行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和紧迫的议题。传统东河戏在曲艺资源、组织建设、文化空间、外部环境等方面均有困境,进而文化生态变迁、文化消费转型、文化政策不足均构成当下东河戏保护与发展的瓶颈。研究发现,从"保护性传承"转向以"发展性传承"为主线的公共文化服务逻辑是实现民间传统曲艺复兴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践行赣南乡村社会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之道,是实现东河戏及民间传统曲艺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声乐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我国民族声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戏曲艺术和曲艺艺术迅速的发展的同时,西洋声乐艺术传入我国。我国民族声乐在继承民族传统声乐理论和传统的民歌,戏曲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的声乐理论和技巧,在保存了传统声乐唱法优点的同时,西洋唱法的科学训练方法和发生体系已经逐渐渗...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曲艺的产生、发展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有异质文化的鲜明影响。蒙古族曲艺与蒙古族历史一样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的陶力、祝词、赞词到现代的笑磕亚热、蒙古小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曲艺大多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倒喇”作为一种蒙古族古代曲艺艺术,旱已经被历史所淘汰,被世人所遗忘。我们可以从有关“倒喇”的记载来探究“倒喇”的表演形式,从“倒喇”的表演形式以及“倒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失的原因,可以论证蒙古族曲艺艺术“倒喇”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陶力”的衍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临县大唢呐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曲艺品种,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探讨了临县大唢呐的演出状况、艺人的生活状况、演出场合、大唢呐艺人对自身现状的认识,试图使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老艺术充分展示其学术价值和独特魅力,并且使临县大唢呐在发展中面临的窘境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地区的民间曲艺历史悠久且曲种繁多,人才辈出,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自明代中叶以来,唱曲和说书就在此地兴盛,到清代中后期呈现繁荣景象。俚曲、小曲子、山东琴书、平调、岭调、临清琴曲、端鼓腔、大鼓、落子、快书等曲种都曾广为传播流行,特别是其中的“东路琴书”“枣木杠子乱弹”“扽阳光”三个曲种脱颖而出,在艺术上达到了至今都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早期的黄河口民间曲艺语言质朴原始,唱腔粗犷动人,是黄河口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文化价值体现出“逃荒文化”的创造变异性、移民文化的开放融合性、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传承性,为研究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